居民对小区内设立采样点不支持怎么办?设了采样亭面对人手矛盾怎么办?遇到居民有临时采样需求怎么办?这些一度困扰、影响居民区常态化核酸采样工作推进的难题,如今在凉城新村街道一些小区得到了有效解决。
6月5日,位于凉城路的某小区“自治采样亭”试点运行首日,志愿者徐建雄成了小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前期经培训合格的志愿者采样员,徐建雄首发出战,滂沱大雨中,身穿大白的他在志愿者扫码员协助下,在采样亭内按照操作规程开始采样,手消毒、取管、拆棉签、采样、取样……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动作,从刚开始的紧张生涩,到后面的驾轻就熟,他自述“心态越来越放松,动作越来越熟练”,2小时内他共为140余位居民完成采样工作,全程并无居委干部参与,整个过程秩序井然,不少居民对此纷纷点赞。
凉城新村街道领导介绍说,为织密动态筛查网络、促进生产生活恢复常态,前期上级专门部署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但在推进过程中,一些堵点却影响制约了工作落实进程:部分居民担心会增大感染风险,对在居民区设采样点有不小抵触情绪;有的小区有设点意愿,但居委人手紧张、采样人员缺乏;还有的居民区想引进第三方力量,却又担心“按点开饭”满足不了居民检测需求。
“做好常态化核酸采样工作事关疫情防控大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有效落实”。街道经商议决定,借鉴基层管理自治模式,在常态化核酸采样中引进居民自治元素,有选择地在一些人数较少小区率先试点设立“自治采样亭”,从采样点设置、选点、人员选配、采样组织、秩序维护,均由居民自主发动、自发协商、自行完成,实现“居民把核酸采样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居民区的事情由居民自己来办”,推动居民区日常采样工作常态化运转。
认识统一才能行动一致。街道加大宣传动员工作力度,通过各级例会传达上级有关常态化检测指示要求,通过“宜居凉城”公众号发布专家解读和防控要求,通过志愿者群、楼组长群、党员群广泛宣传发动,凝聚“四个有利于”共识: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利于织密疫情监测网、有利于早发现早管控潜在风险、有利于居民日常工作生活、有利于社会面正常流动,做好居民区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事在必行、利在居民。
为调动居民支持参与这项工作积极性,街道注重以自治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工作全过程。在采样点设置上,由居民区事先广泛听取居民代表意见、征询小区业委会和物业意见,在此基础上居委会出面召集相关人员商议定点。在采样人员组成上,由下沉居民区党员志愿者牵头,本着志愿与需要相结合原则,积极挖掘居住本小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包括具有专业背景的退休医务人员,组成小区常态化核酸采样志愿服务队伍。在力量安排调配上,结合居民区实际采样需求,通盘考虑志愿者工休时间,通过“轮班制”方式,有序开展秩序维护、信息录入、核酸采样等工作。居住在广凉居民区某小区的党员志愿者李辉,本人是一名医生,疫情期间,他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牵头做好小区“自治采样亭”组织工作同时,还为小区帮带培养核酸采样志愿者,端午期间,该小区“自治采样亭”运转规范有序,受到前来检查的相关部门表扬。
为确保居民区核酸采样工作安全托底,街道既注重分、又注重统,做到放手不甩手、管理不松懈。对于核酸采样点所需防护、采样物资等均由街道统一提供,居委会提前分发到位。采样志愿者经街道统一培训后方可持证上岗。试点期间,街道专门安排社区卫生中心医生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技术操作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强化小区采样点位安全管理,要求居民区制定现场采样管理工作方案,做到一点一图一方案。下一步,凉城新村街道将在条件成熟小区加紧推进“自治采样亭”建设,探索形成居民区常态化核酸采样管理运作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