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家户户的“铁将军”,居委干部也免不了吃“闭门羹”。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积极推行“民心账簿”。
仅在韶嘉路第二居委会,三年来“民心账簿”已记录了38本,记满6327页。4个居民小区、1476户家庭,谁家有点急愁难事,小区内的大小事务,都记录在“账簿”上。居委干部走访联系居民1万多人次,除定居国外、常住外地居民外,实现了全覆盖,并解决了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253件。由居委干部带领的联系服务团队,更被居民称为“五星级老娘舅”。
主动帮扶不再吃闭门羹
韶嘉二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伍锡珍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大量商品房小区的建成,社区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一道道的铁门、不熟悉的邻居,居民之间来往少了,社区干部也面临 “人难找、门难开”的问题。
与石库门、老公房等社区不同的是,韶嘉路第二居委会4个居民小区中3个是纯商品房小区。“不少居民的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较高,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也较强,更注重个人生活空间。”在走访联系之初,社区干部经常碰壁遇冷。一次在开展人口信息登记时,一位住户不仅不让进门,还当场撕毁表格,称“现在外面诈骗那么多,不放心提供私人信息”。
“社区干部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先找准居民需求,平时做有心人,通过提供帮助服务,逐步增强信任。”不久,得知这位居民为家中苍蝇多而烦恼,社区干部主动上门教授灭蝇方法,还帮助其解决孙子上幼儿园的担忧。对方大受感动,并表示歉意:“我之前脾气不好,你们不但不计较,还帮我忙。”
这件事对居委干部触动也很大:“表面是门难进,其实是缺少沟通和信任。事实也表明,工作需要真心投入、真情走访、真诚服务。”其中,关键还要做到“有事就有人管、事事都给回音”,这样才能真正收获居民的认同和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走访联系工作在3个商品房小区实现了全覆盖。
为了和上班族建立起联系,居委会还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联系途径。在东方网开设微博,由青年社工与居民互动交流。下一步,还将通过微信、QQ群等方式,拓展联系途径。对于网上网下都难找的居民,居委会尝试通过开设小修小补、健康咨询等服务项目,让居民走出家门。由于可以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吸引了不少难得露面的居民。随着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社区干部与居民之间的联系也加强了。
怀揣一本“账”当有心人
在韶嘉路第二居委会,每家每户都有联系干部,每次联系都有详细记录。伍锡珍认为:“只有心中有本账,实际服务才能到家。 ”
九旬的黄某夫妇是伍锡珍的联系户,其子女均在国外。有一次,老太太说老伴因中风要长期住敬老院,家里只剩她一个人。伍锡珍及时记在“民心账簿”上,多方奔走为其找保姆,还经常上门看望。有一天,保姆反映老人心脏病犯了,伍锡珍立即送其到医院。为了及时救治,经过家属授权,伍锡珍签下了字。随后,居委干部轮流陪夜,老人终于转危为安。从国外赶回的女儿感动地说:“是居委会救了老母亲。 ”
在水电路1321弄小区租住的来沪务工人员王师傅从走访人员那儿得知,可免费参加街道组织的妇科体检。她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由于发现较早,手术顺利。术后,社区干部拎着水果上门探望。她感激地说:“虽然在外打工很孤单,但经常得到居委人员的嘘寒问暖,心里好感动。 ”
中虹小区36号、38号是高层商品房,居委会在汇总联系记录时发现,不少居民反映外墙或屋顶渗水等问题,但业委会不肯动用维修基金。在协调过程中,业委会称部分业主拖欠物业费,导致修房资金不够。经反复听取意见,居委会提出交费与修房联动的解决方案,主动帮助业委会挨家挨户征询,最终获得大多数业主的支持。不久,房屋修缮工程顺利实施。
韶嘉路第二居委会在推进走访联系居民过程中,居委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物业与业委会党员骨干都“沉”到块区,与党小组长、楼组长、志愿者一起走家串户,每次联系都有详细记录。
怀揣一本“账”,自然都是有心人。今年8月的一天,36号六楼居民闻到一阵阵臭味。居委得知后,四处寻找,没有发现来源何处。由于租住在此的女孩外出,情急之下打电话给房东。原来,租户女孩将一小袋鱼内脏丢在门后,忘了及时扔掉。后来她离沪外出两天,恰逢盛夏酷暑,造成虚惊一场。
实在做事,探索长效管理
居委会办公室工作台上,几十本“民心账簿”整齐摆放。三年来,“账簿”的分量有多少?收支又如何呢?
记者随手拿出一本翻看,只见走访人员滕凤秋在今年1月4日的记录上写道:“吴老是我们小区的老党员,长期以来一直卧床不起。今天,在书记带领下,带上慰问品坐在吴老的床前,拉着老人的双手。虽然老人说不出话来,可是眼眶中有眼泪。”
65岁的张经纬既是居民区支部委员,也是一名热心的社区志愿者,平时和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结对。“老人在身体比较健康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精神交流和沟通。”除了一起参加活动,他们还经常网上网下聊天。
对于“民心账簿”的价值,张经纬认为,这是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能促进今后居委会工作的连续性,探索科学长效的管理。“当志愿者没有一分钱的收入,但我很开心,因为老有所乐,还能老有所为。居民看到我很客气,我也会由衷的高兴,这不是钱可以衡量的。”
居民曹春也是社区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每当有新邻居搬来,她都会问问是否需要帮助,“多做一点事情,也能得到居民的尊重,这就是一种幸福。”
退休前从事教育工作的荆崇义对记者说,“民心账簿”看得见摸得着,有一说一。居委干部现在主动找事情做,是找上门,而不是等上门。“这样的转变和探索,都是很有意义的。”
当了11年居委会干部,韶嘉二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伍锡珍说,感觉越来越忙,也越来越累,工作量比以前大一倍以上。“付出多,收获更大。居民问题解决了,社区环境更好了,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苦点累点也值了。”在江湾镇街道对30个居委会的年终考评中,韶嘉路第二居委会已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居委会”。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张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