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楼栋被封控管理,衣食住行娱教医养,难免不便。不要紧!有“三驾马车”同向发力联手共治,有居民群众踊跃参与携手自治,再有众多小分队、志愿者等力量加持,起初的不便终将消解于无形,复杂的难题终将完美解决。
本文盘点了广中路街道封控小区里的一些“尬”时刻,当然有多少“尬”时刻就有多少“神”支招,医食住娱方面招招有势,招招见效,跟着笔者一探究竟吧!
医——万事俱备,每个人都是“东风”
隔离既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渠道,也隔断了居民正常就医配药的通道,应急就医成了隔离区内居民的一件棘手事。为此,广中路街道第一时间制定明确了封控小区协助居民配药流程,及时组建了由25名执证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小组和由6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配药小分队。某小区封闭期间,医疗小组为18名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与指导,配药小分队共跑腿服务11次。隔离不缺医、封闭不断药,居民隔离期间基础就医配药基本无后顾之忧。
封闭隔离期不断出现的特殊情况时刻在检验制度措施的有效性和应急队伍的战斗力,广中路街道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非常时期以非常之举应对特殊情况……
一岁宝宝三天高烧不退,某天凌晨烧到了40度,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向医疗小组求助。小组中还没有儿科医生,得知情况后,街道立即联系了第四人民医院,四院高度重视,安排儿科主任视频看诊,根据医生开的处方,通过“楼组微信群”及时配药成功。次日宝宝就退烧了……
前列腺炎患者急需导尿管,社区医院和药店都没有,机关干部小李多方联系后从四院找到了合适的……
肠癌患者庞阿婆在更换造口袋时遇到了困难,小组内的医生对这项操作并不熟悉,同为肠癌患者的章阿婆主动提出“她来”,同病相怜的“老姐妹”惺惺相惜……
医疗小组成员说:救死扶伤,这是医生的天职。
配药小分队成员说:志愿有我,这是青春的誓言。
社区广大干部和居民群众说:尽己所能,这是国人的本分。
这场战“疫”中,都是局中人,没有旁观者!
食——民以食为天,动物们亦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居家期间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为方便居民采购到新鲜食材,志愿者整理出附近菜场各铺面老板的电话,鱼肉蛋奶蔬菜水果,应有尽有。相比各大生鲜电商平台,这个合集非常适合习惯从菜场渠道买菜的年长居民,大家纷纷称好。
食物不只是用来果腹的,还是情感纽带。独居老人励老伯与儿子有疙瘩,小区被封控后志愿者上门关心,得知老人想吃蚕豆后便告诉其子。儿子买了满满一袋蚕豆托志愿者送去,消除了父子间的隔阂。
封闭管理期间,对食物有需求的不只有人,还有小动物们。
在外地出差的杨小姐,得知十四天封控的消息后,打来求助电话:心爱的猫咪在家无人喂养了,怎么办?志愿者根据她的指引,打开了密码锁,上门添加猫粮,杨小姐连连道谢。
这边有铲屎官心系爱猫,那边有养鱼人心急如焚。尹先生家中无人,加热鱼缸需要定期灌水,水一旦耗尽不仅鱼儿遭殃还有安全隐患。得知此情况后社区民警携执法记录仪和居委干部一起上门加水,解了燃眉之急。
忙到飞起,在照顾好居民各类需求的同时,还妥善安排好居民的宠物,难道还有比这更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吗?
住——滞留他处,承蒙关照,反哺小区
封闭在自己的家里,洗有热水、睡有床铺。而一些碰巧滞留在别人的家、别人的小区的人们,生活刚需怎么保障?
装修工师傅滞留小区,房主微信群里求助,好邻居提供了闲置的床垫和被褥。
钟点工阿姨滞留小区,对这种按时计酬的工种来说,14天是不小的损失。几位业主云端喊话:“来我家吧,正好需要保洁,按市价付酬劳。”
快递小哥送个快递的功夫被“秒隔”,而后“秒变”志愿者,发挥分拣配送的专业优势,服务小区居民,好样的!
群众的力量不可小觑!
更有甚者,除了不便还有惊险,比如女孩去朋友家作客恰被隔离还险些“失联”。
高小姐去朋友家作客恰被隔离,之后每天通过网络与父母联系,却未告知朋友家的门牌号。后来,她的父母某一天长时间联系不上她,焦急万分跑来求助,社区民警根据个人信息锁定了这位“失联女孩”。原来,她前一晚熬夜加班,第二天补了个长觉才有了这虚惊一场的“失联事件”。居委干部把高小姐带到小区门口,父母远远见了一面,这才放心。
像这样棘手而琐碎的事,在封闭小区里频频上演,始于尴尬,却终于圆满。
娱——独乐乐,众乐乐,倡导志愿我最乐
解决了“医食住”后,“娱”便排上了日程。居民在遵守防疫政策的前提下,自发开展一些文娱活动,有身体力行致敬志愿者的,有发短视频为大家解闷助兴的,有“猫”在家里吃烧烤,飘香半个小区惹人馋涎的......封控小区内烟火气不断,趣闻乐事不断。
随着学雷锋行动常态化,每年3月已悄然变身志愿服务月,而这次封控小区涌现的志愿者事迹更是把志愿服务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为表达谢意,有居民收集了志愿者的工作照,制作成小视频,记录下感动的瞬间和难忘的点滴。有居民购买蛋糕和咖啡,并将志愿者工作点装饰一新,为他们过了一次特殊的集体生日,感谢他们连日来的辛勤付出。
另有两幅漂亮的书法在微信群刷了屏——“向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志愿者致敬”“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发布者还配了一段话“几十年没用毛笔写过字了,这次得闲写了试试,倒还是手不抖、心不慌,胸有成竹。相信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共渡难关。”马上有人回复:“宝刀未老”,有人赞叹:“好字,已设为微信背景”,有人提出:“小区里卧虎藏龙,趁居家期间来一场线上达人秀怎么样”?
小区里线上线下洋溢着满满的温情和浓浓的祝福。
抗疫走到今天,靠的是有条不紊的配合,众志成城的意志。这场阻击战,我们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对于社区而言,再难也要咬紧牙关,节奏不能乱,信心不能丢,“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能动摇。
最后,笔者想引用张文宏主任的一段话结束本文:“这次疫情来的很突然,与其说是冬季还没有过去,还不如说是一次‘倒春寒’。但当我们看清了前方的道路和必将到来的春天,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