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仍旧弥满着他的生命力
——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暨抵沪100周年系列活动隆重举行
8月5日上午,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暨抵沪10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金炳华出席仪式并参观展览。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朱咏雷,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汪澜,虹口区政协主席管维镛等领导出席仪式并致辞。启动仪式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马文运主持。出席启动仪式的领导还有虹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可,副区长李国华等。来自全国和海外的茅盾文学研究专家、茅盾亲属,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桐乡等地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百余位嘉宾出席了活动。
虹口是茅盾在上海的主要生活和工作地,在这里,他主编《小说月报》,参加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创作了奠定其文坛地位、赢得极高声誉的《蚀》三部曲。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凸显上海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策源地和重镇的历史贡献,弘扬上海和虹口的海派文化、进步文化和名人文化,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虹口区委、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茅盾研究会等相关单位和组织机构联合举办此次纪念活动。启动仪式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马文运主持。
虹口区政协主席管维镛代表主办单位对出席活动的专家学者和各界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丰富的海派文化、进步文化和名人文化资源,是虹口最珍贵的历史财富。近年来,虹口区委区政府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现实责任感,致力于建设开放多元的海派文化传承发展区,努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筑城。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在讲话中指出,茅盾的文学影响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贯彻始终、长盛不衰。今天,中国文学事业正迎来又一个千载难逢的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把学习茅盾对文学事业的无比忠诚和无限创作精神,把茅盾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和文学遗产,转化成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不竭动力和永恒源泉。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朱咏雷指出,上海开展纪念茅盾的一系列活动,既是缅怀他为我国人民革命事业和文学艺术事业作出的丰功伟绩,也是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发展。具体来说,要在四个方面努力:一是树立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二是聚焦现实题材,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三是关怀各类文学人才,加强青年作家队伍建设;四是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学创作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专程从美国赶回国内的茅盾长孙沈韦宁,代表茅盾亲属致辞。他说,爷爷(茅盾)对上海感情很深,这里是他发表作品最集中的地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虹口聚集了一大批进步的文化人士。今天来到虹口,与大家在这片前人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纪念先贤,体现了我们社会对新文化传统的重视,也激励我们后人像前辈一样,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动现场,沈韦宁向虹口区和海派文化中心捐赠了茅盾晚年使用过的银烟盒和银勺。
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钱振纲在讲话中指出,茅盾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他个人的杰出才能和积极努力分不开,也与上海这座城市分不开。今天,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和进一步完善仍任重道远。茅盾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他大力提倡的严肃文学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这是纪念这位文化伟人的意义所在。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汪澜指出,上海令茅盾完成了从“沈德鸿”到“茅盾”的成长与蜕变,他卓越的文学成就、非凡的人格力量,不仅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珍宝和丰碑,同样也是上海现当代文学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上海历史文化的梳理和现当代文学资源的研究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启动仪式后,出席活动的领导共同为《弥满着生命力的人——茅盾诞辰120周年暨抵沪100周年纪念展》开幕剪彩。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展览主要撰稿人杨扬,作为特邀讲解为出席活动的嘉宾介绍了展览。
《弥满着生命力的人》纪念展分为“走出乌镇”、“崭露头角”、“文坛巨擘”、“壮心未已”等4个部分,通过详细生动的史料和照片,展现了茅盾“弥满生命力”的一生。展览复现了虹口景云里的石库门风情,这里是茅盾人生旅途和文学生涯的重要驿站,也是茅盾之所以成为“茅盾”的地方。1927年8月,茅盾在这里创作了小说《幻灭》,刊发于《小说月报》,署名“茅盾”,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笔名的第一次呈现。由此,他实现了从一名文学评论家、职业政治活动家到以从事文学创作为主的作家的转变。
《弥满着生命力的人》纪念展是此次茅盾纪念活动的重头戏,也是海派文化中心开幕预热活动之一。据悉,建设中的海派文化中心紧邻中共四大纪念馆,是一个以传播和弘扬海派文化为使命,集文化展示、交流、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文化平台。中心建成后,将定期举行大师讲堂、文化沙龙、主题展览等公众文化活动,打造海派文化新地标,为市民带来全新的文化生活体验。 (徐 明)
科学创造未来 文化点亮生活
——虹口区举办科普文化进社区活动
8月3日,“区科普文化进社区活动”的首场演出活动走进欧阳路街道,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可出席。
本次活动主旨为进一步推进科普文化惠民工程,促进科学普及与文化服务的融合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文化需求,由虹口区科学技术协会、虹口区文化局、虹口区委防范处理邪教办公室联合主办,以“科学创造未来,文化点亮生活”为主题,汇聚了来自社区、科普创作团队、文化团队等创编的一批舞蹈、小品、杂技、魔术、独角戏等形式的科普节目。
节目以艺术的形式表现科技的内涵,突出反映科技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寓教于乐的科普文艺演出,向公众传播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虹口区三季度宣传思想文化例会召开
7月28日,2016年虹口区三季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区政府会议室召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可出席,全区各部门、街道宣传干部参加。
会上,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回顾总结了2016年上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理论教育工作。随后,区交警支队、区机关工作委员会和欧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分别作了“关于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阶段性情况汇报”“区机关党工委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活动小结”以及“欧阳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功能优化工作情况汇报”。
刘可对全区宣传干部的辛勤工作表示肯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能够继续做到认清形势任务、保持看齐意识、增强底线思维,并对下半年宣传工作提出要求。 (季佳珺)
虹口区文化局组织学习九届
区委十二次全会精神
7月28日,虹口区文化局在机关大楼1202会议室组织学习九届区委十二次全会精神。局长姚健在会上向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及文化系统基层单位主要领导等20人传达了全会精神。
联系文化局各机关科室和基层单位工作,姚健同志强调:一是要结合虹口文化发展需要,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调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积极性,共同推动虹口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二是要结合本职工作,持续推进下半年的各项工作,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活动、文物保护、文史挖掘、文化市场维护和招商工作等。三是要结合“我为虹口发展献一计”大讨论活动,各机关科室科长在联系基层的情况下,还要参加基层讨论,听取基层意见,协助党办评选出文化系统中具有建设性的金点子来。
(周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