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山”搬走了!在虹口某待建地块,杂草丛生、垃圾成山、蚊蝇泛滥,周边居民备受困扰。区检察院依法履行公益诉讼职能,对待建地块开展系统治理、溯源治理。经多方努力,3500吨的垃圾清运了,噪音扬尘污染治理了,居民的心结也打开了。
在到相关地块实地调查时,现场情况让检察官们不禁皱起眉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体量巨大,已形成“垃圾山”,虫鼠出没,异味刺鼻。在一些已开工建设的地方,有多处土方、渣土裸露的情况,施工方未采取围挡遮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等防尘降尘措施。周边居民更是反映:“窗户都没法开!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检察官随即全面开展调查核实,获取地块项目的土地范围、面积、征收出让进度、建设施工情况等,确定地块主管部门和监管责任,并相继走访区生态环境部门、建设管理部门、旧改部门、属地街道等,分析研判各地块存在的不同问题以及监管执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由于该批地块建设进度不一,主管部门与损害情形各有不同,检察官决定:“以事立案!”从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确定具有行政监管权的监督对象,通过行政主管及行政执法两个方面协同履职、系统治理,精准监督,一揽子解决一类问题,取得最佳执法监管效果。
一方面,尚未建设开发地块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拆房工地的监督管理,建议主管部门督促责任主体完成土地整理,清运垃圾和渣土,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并加强监督管理,持续做好后续环境维护工作。另一方面,已交付建设开发地块则由执法部门负责辖区内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建议执法部门对所涉地块施工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在建工地未采取防尘降尘措施依法进行查处。
为推动溯源治理,检察官定期走访居民了解诉求。环境整治工作也如期开展,历时一周顺利完成。期间,检察官多次至现场开展法律监督,全过程参与整改工作。
最终,相关地块清理各类垃圾、渣土及杂草,共计3500余吨,完成土地整理并覆盖绿网,四周设置透风透光围挡,与居民楼之间增加5米间隔的采光区,并添设晾衣架,重新铺设柏油马路。在“回头看”的时候,周边居民纷纷表达了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支持和赞扬。
为解决地块存在的噪音扬尘污染,检察官还从执法角度出发,督促采取设置标准围档、场地硬质化、及时洒水、靠近居民楼部位设置隔音屏、加强扬尘噪音监测等措施,实现对待建项目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的全方位监督。
近一周以来(6月5日至6月11日),全国检察机关以“生态检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开展第四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虹口区检察院以公益诉讼助力待建地块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正是这一主题的鲜活基层实践。区检察院将继续坚持主动跨前,发现社会公共利益损害背后的社会治理难题,帮助行政管理部门破解监管执法障碍,推进环境损害系统治理,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