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位于虹口区中部的欧阳路就已经诞生。
南起临平北路,北至大连西路,贯穿于整个欧阳路街道,两侧密布着众多居民小区。走过百年岁月,这条全长不到两公里的马路,最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我在这里进行了两个月的走访,查阅地方志,了解到它的名字起源于一位名叫欧阳星南的老先生。”欧阳路城市更新设计师李云白接到这个项目后,就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做出在欧阳社区有生命力的城市更新,“这里的历史、这里的人、这里的故事,是值得好好挖掘的,这样才能与社区产生更紧密的链接。”
欧四居民区里,有不少居民原先是铁路系统的职工,曾经参与过成昆铁路的建设,有居民找出了父亲当年修路用的铜锤和获得的勋章;
欧五居民区的一位老书记发现楼道堆物后,默默地整理干净,还用其中的废弃花盆种上芬芳的花草,居民发现后,既愧疚又欣喜,传为一段“美丽家园用彼此的真心建成”的佳话......
这些故事和物品,都成了如今欧阳路两侧小区外墙的一幅幅图画和街边微型博物馆的展品,让每一位路过的行人,看到欧阳路的历史与当下。
而在欧阳路679弄口,曾经是一家小小的理发店,在城市更新中,变为欧阳路上的第一家社区咖啡馆。同为建筑设计师的海归女孩罗允儿,成了这里的主理人。
小站有个英文名,叫做hlab coffee。罗允儿说,h取heart的首字母,代表着用心,lab是实验室的意思,让这里成为共创的平台。带着一份对社区的热爱,做更多公益的事,这样的理念也吸引着许多与她一样的Z世代年轻人。
鲁迅公园、朱屺瞻艺术馆,还有充满烟火气的街边小店......从小就一直在欧阳路街道生活的黄琛菲,对欧阳路的模样再熟悉不过了。如今在一家精品咖啡馆做咖啡师的她,一天偶然来到了欧邑小站,惊喜发现家门口新开出了一家社区咖啡馆。喝杯咖啡的功夫,就与罗允儿一拍即合,决定用业余时间,到这里来兼职。
“就像在自家客厅一样,大家越聊越开心,有时候都忘了时间。客人会说,下次再来!”黄琛菲说,光顾欧邑小站的客人中,有许多都是社区居民,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现在咖啡师也都挺‘卷’,不断地拼拉花技术。我可能更喜欢和客人交流,坐一下,聊聊天,喝一杯好喝的咖啡,更接近于我做咖啡师的初衷。”
欧邑小站不仅仅是一家社区咖啡馆,更像是一个社区的公共会客厅,让居民们有地方可以互动交流,也能引进更多外部的艺术家、共创者的资源,让社区生活更加丰富多元。
最近,小站的共享空间正在办一场小型的摄影展“漫长的告别”,展品来自摄影师周仰,她用镜头记录下了自己的外婆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历程,希望唤起更多人对这一病症的了解。罗允儿告诉记者,展览开幕当天,特别邀请了一些社区居民一起参与故事会,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在此之前,小站还办过“建筑师与猫艺术展”,这背后,恰恰是许多居民关心的社区流浪猫治理的议题。
同处欧阳路街道的密云路199弄旁,最近也在进行更新项目。一座全新的口袋公园,让小区居民出门见绿,又提供更多休闲空间。未来,这里还计划引入图书借阅和归还机,打造家门口的绿地图书馆。
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后的绿地也是人行道的延伸。针对辖区内车行道和人行道都相对狭窄的特征,美丽街区主题绿地在设计时,最大限度给予过往行人通行保障,在原有人行道外另僻出一条安全通道,并在密云路沿线等较为宽敞的绿地内,设立慢行步道,实现可进入的理念。
欧阳路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对许多老人而言,家门口的街区是主要的生活半径,环境是否宜人?功能是否丰富、又贴近老百姓的需求?这些都是街道考虑的问题。
欧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吴迪表示,将把“家园焕新颜五大行动”贯穿于下半年工作始终,推动社区新貌“全面成势”,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围绕“道路+”,打造宜人街区,如:欧阳路“文化活动街”、祥德路“生活一条街”等。
用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才能绘好城市治理“工笔画”。虹口正坚持高标准引领,以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城市更新的速度与力度,持续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构建多元融合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美好生活处处可见!
虹口区新闻办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话匣子”出品“城市更新·虹口+”系列短视频,聚焦“道路+”“公园+”“生活圈+”“美丽家园+”等民生工作,解析一个个生动案例,见证美好生活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