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任仲平文章《掌握历史主动 凝聚奋进伟力》。文章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坚定的历史自信,让我们荡开层云千叠,踏平坎坷成大道。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掌握了历史主动,让我们乘风破浪万里,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七)2021年11月19日,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是菌草技术的开创者,也是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他不仅把菌草技术带到了宁夏的闽宁村,还让这株“致富草”“幸福草”传播至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的家庭主妇扎卡阿博里,2020年仅种菇一项,就收入1.5万基纳(约合2.7万元人民币),比传统种植咖啡和蔬菜高出10倍还多。
“菌草的故事”,是人民摆脱贫困的故事,是中国贡献世界的故事,也是人类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新探索的故事。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生态之变,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扇绝佳窗口。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把绿色发展列为新发展理念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立健全河(湖)长制等环境治理制度,到部署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系列重大部署、有力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美丽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今天的中国,山川披绿、河湖向美,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唯有凝聚共识的思想,才有拨云破雾的穿透力;唯有洞察未来的远见,才有指引前行的感召力。从置身“世界历史之外”“现代化的迟到国”,到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实验室”,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越来越强的示范效应。
——参观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由衷道出自己的感受:“我向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崇高敬意”。
——时任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先后到访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福建宁德下岐村,亲身体会精准扶贫的中国实践,表示“要把中国同志的好做法带回老挝去”。
…………
“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