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份上海疫情暴发开始,居委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开始了2个半月的大上海保卫战。区下沉干部于3月31日来到居委疫情防控第一线,在疫情最严重的4月中旬,我作为市属高校的老师与其他几位市属干部一起下沉到所在的曲阳路街道曲二居委会,协助居委开展抗疫工作。
曲二居委会所在的西南小区,曾经有着光荣的历史。在1983年2月,邓小平同志就来到西南小区,走访了知青菜场与小区居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国霞,早在2000年就落户于此,她对这一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对居民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位三届区人大代表深耕社区,从美丽家园建设、垃圾厢房建造到旧房拆迁改造,无不倾注了心血。上了年纪的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丫丫”,概因上海话霞与丫谐音。
王书记每天按照上级防疫要求,细化后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在几十次核酸检测中,采样点位选址不断优化、更加合理,志愿者也越来越熟练,职责到位,居民都非常配合。居民封控在家的这段时间,居委工作人员需要处理居民配药看病、外出就医、社区团购、返乡等各种问题。王书记在这段日子里基本吃住都在居委,条件很艰苦,三餐也不太准时,前期淋浴条件也不具备,最要紧的是每天要想着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有的时候凌晨2点,还在微信群中处理工作。
强将手下无弱兵,王书记手下的7位干将不惧困难,坚守在社区工作岗位。
居委干部李娜,从小就在西南小区长大,疫情期间勤勤恳恳,可以说是王书记的得力助手。东体育会路309弄的一位独居老人,在疫情前做了青光眼手术。但因疫情小区封控近2个月,无法及时去医院复查,5月20日,老人感觉眼睛非常不舒服,而老人的女儿预约好医生后没有车辆送老人去医院,于是求助居委帮忙。了解情况后,李娜立即在群内发了求助消息,小区志愿者范姐听闻后,主动提出开车送她去医院。每当居民对防疫政策有疑问,李娜总是耐心地予以解答,消除大家的疑虑。
唯一的男同胞肖吉敏在疫情期间带病“上阵”,坚守在工作一线。他的妻子贺凤艳在某家公司担任出纳,在家封控着,也来居委帮忙,协助做核酸、发保供物资,并帮助居民进行团购生活物资,以至于有的居民误以为小贺也是居委干部。
石蕾负责核酸筛查、发放物资、转移感染者等防疫工作,当我问起她在这段时间做的工作,她总是很谦虚,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志愿者,他们帮我们分担了很多工作。”她的爱人宋赟,经营一家小公司,也一起来帮忙,承担起阳楼居民的核酸检测扫码以及居民代配药工作。
蔡萍,每次保供物资来的时候都是她负责的,大集卡开来、卸货,她负责清点数字,然后通知各个块长按照数量迅速发放到居民手中。工作再忙,她也会仔细做好台账和签收。小蔡关心独居、高龄老人,为一些困难家庭订购盒饭,准时送上门。对于一些因为疫情情绪波动的居民,及时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安抚,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保持乐观心态。
陆卫华,今年快46岁了,但大家还是习惯称呼她“小陆”,她负责的几个零星小区,情况比较复杂,在最外围的西体育会路有一块待拆建的区域,租客绝大多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考虑到他们的具体情况,小陆一直关心他们的生活问题,尽力帮助解决。
人口信息员雷春莲,做事与她的姓氏一样雷厉风行,从3月中上旬小区第一例密切接触者到5月中下旬最后的几例无症状的处置,都体现了她一贯的做事风格。她穿上大白,背着40斤重的消杀桶,冲进阳楼进行消杀,一层一层,不落死角。楼里密接者需要到酒店隔离,舍不得自己朝夕相处的宠物狗,小雷就接下这个喂养的活,为小狗准备了食物,送到密接者的家中,并将喂食的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发送给主人,主人感动地掉下了眼泪。小雷的家就在小区里,她的老公也是社区工作者,两人都很忙,儿子只能时常在家中吃泡面,她说:“为了居委工作,有时候只能愧对儿子了。”
人口信息员江芸,到曲二居委会工作不满一年,这次疫情中,她负责的楼栋,全体居民严格遵守防疫要求,无一例阳性病人或无症状者,堪称典范。疫情期间,她为了大家舍弃小家,将5岁的孩子交给父母照顾,自己全身心地扑到防疫工作中来。
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居委干部,他们没有豪言壮语,默默地守护着社区居民,和市、区下沉干部、党员志愿者、小区志愿者共同努力,汇聚同心抗疫、夺取胜利的强大合力,为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自己的最大能量。
6月1日,大上海保卫战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除了中高风险地区外都得以平稳恢复,我们的下沉工作也暂告一个段落,居委会又开始了新的忙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