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潼居委辖区有一处“网红大楼”,共有11层楼671户,其中7、8、9层将近有300户,一栋楼的户数就相当于一个普通小区。在疫情期间,如何服务好、关心好这些居民,单靠7人的居委团队是远远不够的,好在还有他们......
鲍怡萍是大楼的居民,同时也是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的工作人员。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她始终不忘身上的责任与使命,第一时间响应单位对封控人员“就地增援”的号召,主动向南天潼居委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
身材瘦瘦小小的鲍怡萍被居民们亲切地叫做“鲍仔”,拥有居民和志愿者双重身份的她,更能切身体会双方的难处,如何当好居民与居委之间的桥梁,是她经常思考的问题。随着天气逐渐炎热,穿上大白之后更是闷热难耐,每次工作之后都得湿透一身衣服,但脱下大白,“鲍仔”第一时间就捧起手机,顶着滴水的头发查看居民群的情况,及时回应居民的诉求。在接待居民来电的工作中,她了解到居民希望公布阳性区域分布的诉求,便找上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杰,再由居委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得到了支持之后,她便主动担当起了疫情信息汇总的工作,南天潼居委的第一份工作简报就在她手中诞生了。
南天潼居委辖区的老年居民较多,就医配药的需求比较集中,对于配药志愿者反馈的部分药品社区医院配不到的情况,“鲍仔”又动起了脑筋。她将居民的情况和药名都发给自己在医院工作的先生,由她先生根据情况为居民详细说明诊疗意见,按需替换药品;对于药品不可替换的,“鲍仔”通过第一人民医院公布的线上配药流程先自行学习研究,再通过线上方式一步一步教居民操作,尽其所能解决居民们的各种问题,也因此收获了一批“鲍仔铁粉”。
区绿化市容局袁波,下沉到南天潼居委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近2个月了。作为机关下沉干部临时党支部书记,“什么都干、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要干好”,是他在这次防疫工作中的自我要求。
在封控初期,听说核酸采样的“扫码员”及扫码设备紧缺,袁波马上拿出自己的手机下载软件、注册账号并向社区工作人员请教学习,很快便带着自己的手机上门扫码了,而发放物资、垃圾清运、代配药等工作,袁波也始终冲在前面,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大量实用的“金点子”,不断优化流程。由于大楼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多,袁波在工作中总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照顾,有的老人前去隔离酒店忘带假牙,有的老人到了方舱没带胰岛素,他一次又一次在做完核酸志愿者脱了“大白”后,又大汗淋漓地穿上“大白”,给老人家“跑腿”。
袁波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疫情防控越严格,民生保障就要越细致。这里是苏州河边的网红打卡地,我就是希望它能早日烟火气回归”。
战“疫”面前,一个个守初心、勇担当的党员冲在最前面、站在最险处,织起一张疫情“红色防控网”,为大家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