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上海虹口法院始终坚持最大限度保障疫情期间审判执行工作的正常运转,在坚定贯彻疫情防控重点工作的同时,依托信息化技术全面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建设,积极动员干警迅速切换居家办公模式,运用“上海法院APP”及“上海法院办公办案平台”完成在线办案及居家办公相关工作,确保疫情期间各类诉讼服务的供给不受影响。
如何帮助法官们解决新平台的适用困难?如何保障当事人在线庭审期间的使用顺畅?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虹口法院有这样一支“低调耕耘”的技术,他们由行装科信息化工作人员及维修保障人员组成:面对不断更新完善的网上办案系统,他们及时“充电”,通过“学用结合”提供有力技术保障;服务审判,他们积极帮助在线庭审的法官和当事人解决技术难题,为居家办公期间的执法办案保驾护航。
精益求精,学用结合不停歇
网上办案系统持续更新完善,伴随新功能而来的还有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单一的“经验谈”无法解决困难,学习摸索新增功能是技术团队解决问题的前提。为了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虹口法院技术团队提出了“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目标——新问题出现,团队成员收集好不同的解决途径加以研究比较,最终通过讨论比对选择最优解。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团队成员制定了“咨询-归纳-应用”的“作战计划”:面临技术支持需求时,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上海法院技术支持微信公众号、软件开发公司技术人员及市高院技术指导人员,描述遇到问题并记录解决方式。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求证,通过不断的归纳与总结,摸索出最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案,再结合相似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为下一次的问题解决提供借鉴思路。
线上组群,24小时不“断联”
疫情期间,居家人员办公时间与地点分散。如何打破时空限制,确保法官反映的问题“迅速响应”是做好技术保障工作的核心要求。为此,技术团队利用微信组建了“虹口法院技术保障群”,邀请法官及审判辅助人员参与其中,确保反馈的问题“件件有留痕、事事有反馈”。
“请问在线庭审的会议号怎么查询?”“@所有人,在线庭审5月22日升级的公告说明如下……”
通过大家的积极沟通,原本的“技术保障群”如今已经变成兼具问答交流和信息发布两大作用的“办案助手”,为居家办公的法官们及时获悉各类通知和解决平台应用难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微信群众,技术团队的几位工作人员一直保持“7*24”的工作状态,及时关注法官提出的技术问题,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必要时还通过电话、视频等“云指导”方式远程沟通操作,切实做到“耐心、细心与尽心”。
视频指导,远程协助不设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保证在线庭审的顺畅进行,线上办案平台的调试尤为重要,而这一过程往往成为最考验技术团队的难题,其中的软硬件适配由于电脑型号、浏览器版本存在差异,看上去相似的问题却差之千里。
解决软硬件适配问题是保障审判工作不停摆的前提。经过讨论,技术团队提出“一人一方案”的计划——使用前提前对接调试、使用中专人排查故障、使用后总结经验方案。
开庭前,技术团队提前联系法官,利用视频或远程桌面软件“云指导”法官进行线上办案平台的装载与调试,为了让过程“精简、高效”,团队成员利用工作外的时间自行研究了具有普适性的插件,以批量解决适配问题。
开庭中,技术团队做到“量体裁衣”,根据前期调试情况安排组别分别对接不同法官,通过微信等方式及时指导解决平台出现的故障,确保保障“实时在线”。往往隔一段时间,团队成员还会利用线上视频会的方式对远程协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并记录成“技术手册”分享。
审判执行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保障,虽然未曾参与庭审过程,但是在全流程网上办案的推进过程中,技术团队的保障为在线庭审等一系列环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隐形的翅膀”。疫情期间,技术团队共计协助支持非执行立案1931件,执行立案117件,微法庭约520次,在线庭审约600次,信息化提供疑难解答约910次,远程协助约160次。
新冠疫情期间,上海虹口法院借助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坚持庭审办案不停歇,不断提升司法质效、便捷司法服务,保证群众“零跑腿“、”无接触“的情况下顺利解决诉讼纠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