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上海本土疫情再次爆发,全市疫情防控面临常态化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为打赢抗疫这场大仗硬仗,欧阳路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立足本职工作,结合社区实际,力所能及地支援和参与一线抗疫,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近期将陆续刊发一组一线抗疫人员的深情自述,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她)们的心里话。
我叫李锐,是欧阳路街道祥东居民区的一名党员志愿者。
浦西静默管理以来的40多个日日夜夜,我参与了社区里大大小小共计16场“战斗”,也看到了“疫”线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件“好事”……今天我想讲一讲一名90后“老”党员王静的抗疫故事。
第一次见到王静是在她所住楼道解封的那一天。
那天下午,我在小区门岗物资快递处值班,正在对刚送过来的快递外卖进行消杀和分拣整理。这时,一位穿着大方的姑娘快步上前来到快递物资架旁,我抬头用刚学会的上海话夹杂着普通话问:
“美女,请问侬寻哪一栋的快递?”
“23号楼的。”
“哦?刚解封的哦!”
“是的哦,终于可以出来拿快递了,之前还得辛苦你们送过来。”她面带笑容回应道。
“没事啦!我们也是尽力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困难”,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五一”劳动节当天物资量特别大,我参加志愿者工作从上午一直忙到晚上,五月二号社区就没有安排我参与志愿者工作。
上午的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居委请王静给我捎来一份简易午餐,这时我才得知她也是此次防疫志愿者队伍的一员“老将”,便在楼下交流起来。
王静学校毕业后来到上海工作,她的老家在江苏宿迁著名的洋河酒厂旁,身上透露出酒乡文化熏陶过的豪爽、乐观,让人记忆深刻。
三月中旬上海疫情形势紧张后,她主动加入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期间虽然因楼道被封控14天无法出门,但楼道封控解除后,她又立刻重新投入到每一次的防疫志愿者工作中。
近期,社区连续多次开展全员核酸筛查,每次王静都积极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多栋楼的点位引导员,王静负责收集大家的抗原试剂盒和引导检测秩序。由于生成核酸码需要操作智能手机,很多老人家不会操作,甚至极个别老人家会因不理解而态度恶劣,但王静都会微笑着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借着一起参加志愿者工作的机会,我问她:“志愿者服务又累又辛苦,还时常不被理解,你怎么做到总是保持着笑容的?”
“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笑容是我们服务大家的一片赤诚,更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虽隔着防护服和面罩,但我仍能感受到她笑容后面那份坚定和乐观。
抗疫的过程很难,守“沪”的日子很苦,但像王静一样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们的笑容很甜,让我们感受到了夏花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