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赴后继,战疫不停。虹口区检察院支援四川北路街道抗疫突击队15人战斗近一月后又增5位新战友。5月上旬,在区委召集下,第七检察部丁琢之、第五检察部刘强、第六检察部王志强、检务保障部刁骏杰和公益检察室刘洋会同虹口区人大、档案局等多个单位的同志一道组成攻坚工作组,分头前往川北街道各居委开展工作。“做好侦查员、协调员、服务员、督导员、宣传员”,他们不仅仅是问题情况的发现者,也是冲锋陷阵的战疫攻坚队。
啃最硬的骨头,解最难的难题
哪里情况最复杂,就投入力量到哪里。攻坚队直奔疫情严重的老式里弄小区。这些小区普遍以老年人和租户为主,住户密集,道路内外连通,小区无法完全封闭,难于管控,且房屋结构通风条件较差,厨卫合用较多,一旦有居民感染,传播风险很高,必须要快速将阳性和密接人员转出小区。然而,一些小区因老年人口比例高,年轻志愿者力量不足,一些居委干部在感染康复后,又立即投入到连轴转的工作中。“多数居委干部是女同志,她们每天忙到凌晨,手中的电话响个不停。每通电话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她们持续战斗两个月却没有一个退缩的,真正令人钦佩不已。”王志强感慨。
队员们深入后发现,那些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老弄堂背后,却隐藏着住户密集、道路内外连通、卫生设施差等许多问题,防疫工作存在许多困难。
队员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攻坚队的使命和担当。他们每日必去这些情况复杂的小区一线了解最新情况,和居委干部一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及时解决。比如,针对小区内存在的密接人员转运困难等问题,攻坚队认为采用上门面对面做工作的方式是最为有效的。长时间处在阳性环境中,增加了队员的暴露风险。但是大家都义无反顾直奔现场,上门与居民进行沟通。沟通中,队内老中青搭档、来自各个领域,知识复合、能力全面的优势便凸显了出来,真正做到为基层组织分忧解难。“这次参与疫情防控,了解了基层工作的艰辛。感觉群众工作必须深入基层,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并且建立一个上下畅通、行之有效的机制。”对于群众工作,刁骏杰有更多的思考。
哪里有困难,我们就奔赴哪里
不仅仅是用眼睛去查找问题,而是在“扑下身子干”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不是来‘找茬’的,我们是来帮忙的,所以必须一起参与工作。哪里有情况,我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我们就奔赴哪里。”丁琢之表示队员们在支援中与居委干部、志愿者、居民群众熟悉起来,逐渐成为社区事务的参与者、协调人。一次,攻坚队在走访某居委时,发现仅有几位女性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在发放保供物资。见此情况,攻坚队立即上前将分发工作承担下来。此后,每一次物资发放,该居委总会第一时间联系到攻坚队这支力量。
除了支援核酸筛查、物资发放等工作,攻坚队还担负着街面巡逻、小区巡查工作。巡逻时,攻坚队偶尔会遇到老大爷在外聚集抽烟聊天,或是年轻人偷偷到沿街店铺买东西,这时队员便上前了解情况,再将他们劝回小区。有一次,攻坚队在小区内巡查时发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蹒跚下楼,队员们赶紧上前询问情况。原来,这位老阿姨家中快没有米了,下楼是想买些大米。攻坚队员立即向居委会反映了相关情况,居委会很快为阿姨送去了大米。
“大到核酸筛查、物资发放、政策宣传、群众情绪安抚,小到居民家中的一袋米、一盒药、一份快递,从小孩的一堂网课到老人的一袋纸尿裤,凡有所呼,我们必有所应。”刘强说,“渐渐熟悉了大白里干不透的汗水、周身散不掉的消毒水味……特殊日子里的奋斗点滴、同志们并肩抗疫中结下的战斗友谊,终将成为我人生历程中一段隽永而长存的纪念。”
5月下旬,疫情有所反复,孙军检察长赴四川里、多伦、邢长等多个居委现场慰问虹检攻坚队员,同时向居民、居委干部了解一线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建议。
解决问题的背后,是攻坚队深度的思考
“以快制快”,及时发现并解决个别情况防止扩散;“逐一击破”,研判分析一类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筑牢屏障”,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方法。在每日工作报告中,他们会详细记录当日工作情况,写明需区级层面重视或协调解决的问题,社区管控、街面管控等问题,而这些情况会直接提交到区里和街道,让问题最快速、最直接得到解决。在克服各项问题中他们形成了一套解决疑难问题的五步工作法:
“摸清情况”
在遇到难题之初,对于情况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可以通过走访居委、咨询当地志愿者、居民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类似情况是否曾有发生、当时的解决方法等,将情况的“图谱”复刻得充分、具象。
“归纳焦点”
很多情况错综复杂,纵横交错。一个弄乱的毛线球,只要找到线头,就能将其梳理到位。是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就运用什么方法。在工作中,攻坚队员根据情况,及时归纳核心问题,探讨解决之道。
“当面沟通”
攻坚队发现很多事情的解决更需要“共情”,将心比心,才能打开心结。无论情况是否危险,攻坚队员坚持做到当面沟通,对居民的诉求、困难进行当面了解,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认可度。
“多方联络”
许多疑难问题,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合力才能推进化解、形成机制。攻坚队在工作中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形成了各方的联络机制,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一点一策”
问题解决的实效体现在问题根源有没有被斩断、疫情有没有得到控制、居民的合理诉求有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对于疑难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相同的策略在不同的小区、不同的场景,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点一策,以实效为导向,灵活运用方式方法。
队伍中年纪最轻的刘洋在参与巡查街面,走访居委、小区搜集并帮助解决问题的同时,还承担了汇总每日工作情况,草拟日报、建议等材料的工作。“每次深入抗疫前线,与一线工作人员一起并肩作战,我都被他们的坚守、奉献和干劲所感动和鼓舞。这是一场艰巨复杂的攻坚行动,对我们是历练、是挑战,也是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刘洋说。
攻坚队转眼已工作半月有余,早出晚归是他们的常态。他们的每日报告已累计近20000字,而队员们的每日行走也不下20000步。打开手机,一天看手机时间往往不超过30分钟。他们笑言自己现在睡眠质量很高,回到宿舍“沾枕头就能着”。虽然身体疲惫,但穿着大白走在老弄堂里弯弯绕绕的路上时,攻坚队员们已经能闻到即将胜利的气息,这不断点燃他们的斗志。因为队员们感受到,无论居委干部、志愿者、下沉干部、攻坚队员,乃至生活在这里的每位居民都在作出自己的努力,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胜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