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玮)
“听说一大会址最近翻新,又对外开放了!”“是啊,我也听说了,我儿子上个礼拜单位组织参观了。”今年是建党百年,临近“七一”,虹口区北外滩街道市民驿站里参观打卡一大会址就成了老人们的热点话题。打卡哪些红色景点?这些红色景点里有哪些红色记忆?市民驿站举办了特殊“红色打卡地图”活动,帮助老人们圆梦,让老人们足不出“站”就能感受到红色氛围。
虹口区北外滩街道市民驿站供图(下同)
市民驿站工作人员发现很多高龄老人都是共和国建设的亲历者、建党百年风云史的见证者,他们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随着年龄和身体条件的限制,有很多红色景点是他们想去却去不了的。市民驿站想到了“蒲公英”志愿者徐辰珏,小徐是地铁4号线大连路站区车站副站长,是4号线有名的“手工达人”,也是幸福环线服务创新团队工作室负责人。别看她是个70后,却特别爱捣鼓那些别人不要的东西,做衣服剩下的碎布条、好看别致的小树叶、各种颜色的塑料吸管,这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在小徐眼里都是“宝贝”。
小徐有次参观时看到红色景点的油画,萌生了一个想法,用这些不起眼的碎布条、树叶,教老人们制作拼画,拼画出著名的红色景点,在手工艺的活动中,讲好红色故事。小徐和驿站阿姨们就研究起来,从网上下载了多个角度的红色景点照片,渔阳里照片翻来覆去反复看,又找出家人去井冈山旅游的打卡照片,反复研究布料颜色配比,“这和平时做手工不一样,这是我们党的红色历史,不能有误差!”连续好几个晚上,她夜班下班快12点了还在研究,渐渐地,渔阳里、井冈山、四大会址一个个红色景点跃然画布上。
市民驿站的特殊“红色打卡地图”活动中,还包括为老人们拍摄别具风格的敬礼照。其中有好几位老党员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戴上党员徽章,老人就神采奕奕了。他们自己动手,拼接出一幅幅红色地图,在驿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再把事先拍好的人像,放进红色地图内,有趣的错位图,新奇而生动,“这样的动作我们自己就是去了,也不会拍这样的照片。现在我们也能赶时髦了!”何爷爷说。在特殊的“红色地图”里,市民驿站用拼接画带着老人们去了一大、四大会址,看了井冈山,还给他们“安利”了最近大火的热剧《觉醒时代》,用驿站教的手机视频课程看红色大片。老年人在有趣的红色教育互动活动中,感受到数字化生活带来的变化,也和驿站的年轻人一起回忆了红色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