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任翀)
“吃什么”是上班族每天中午的“灵魂拷问”;疫情发生后,又多了一个问题:怎么吃。
自企业全面复工以来,不少上班族的用餐方式发生变化:外出用餐的少了,自带午餐或叫外卖的多了。市场也顺势而为,很多餐饮企业加大午市套餐的开发和推广。其中,“怎么取餐”为切入点引发一场新竞争。
虹口区塘沽路万向区块链公司门口,7个一人多高的保温柜依次排开。每个保温柜分成36格,以字母和数字编号,每个格子中可存放一份餐点。每天中午,为该公司送餐的餐厅员工将餐点送来后,按不同口味放入不同保温格;公司员工会收到自己的取餐编号,分批前往保温柜取餐。
万向区块链行政负责人肖翅说,这是公司复工后的新现象。公司有200多人,目前错峰上班,每天100多人在办公室用餐。“复工后,我们新选择的供应商是悠饭,他们能提供60℃保温柜。”肖翅说,“我们要求送餐公司在每天11时半前将餐点送到保温柜中,我们12时开餐。餐品在60℃恒温下放置30分钟以上,能尽最大可能杜绝安全隐患。”
悠饭是一家团餐供应链平台,除了为用餐客户提供保温柜,也与很多餐饮企业合作。悠饭团餐负责人高翔说,疫情发生后,他们收到的合作需求明显增多。之前,上海共投放了110个保温柜;但企业复工不过1个月,已根据市场需求新投放50个保温柜,预计3月还要增加40个,“从目前看,无接触、更安全的交付餐方式会成为新的消费趋势和市场机会。”
美团近期在上海部分人员密集场所投放智能取餐柜,取餐柜外观与悠饭的保温柜类似,也是一个柜体包含数十个独立取餐格,整个取餐柜具备紫外线消毒和保温功能。这些取餐柜主要面向个人用户,可进行点对点精准投送。外卖员将用户选购的餐品放入指定格子后上锁,用户凭短信开锁。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说,疫情让人们的安全防护意识更强,无接触配送是大势所趋。
饿了么则与菜鸟合作,利用已有的菜鸟驿站智能柜提供新的配送方式。菜鸟智能柜上海城市经理周晓红说,让饿了么骑手使用智能柜,算是“快递柜共享”,通过开放柜口,不仅饿了么可以用,其他餐饮配送企业以及提供即时配送服务的商家都能用,有利于实现“一柜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