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佳敏)
最近,家住虹口江湾镇街道的一些居民发现,到晚上,一些小区门岗周边,常会出现几个“可疑”年轻人的身影,而且,这样的情景还不止发生过一次……
其实,这些人是来自新组建的江湾镇街道青年党团员防疫夜巡队的队员。夜幕降临,他们就会出现在江湾镇街道的大街小巷,往来于各小区门岗之间,为全天候、全覆盖抗“疫”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劳动报记者就走近了他们中的一员——池沟居委工会专职干部殷人伟,跟随他的脚步,一同探访“夜巡者”的故事。
来不及吃晚饭塞个包子“垫”一下
傍晚,5点刚过。
天色渐晚,路上行人回家的脚步都加快了,许多小区出入口,疫情期间的安保工作又开始了繁忙的景象。
与此同时,刚结束白天社区防疫志愿者工作的殷人伟,收到晚间巡查小区分配安排,就避开人群匆匆给自己“塞”了个包子。“马上要开始夜巡了,来不及晚饭,等到家估计也要晚上9、10点,先吃个包子垫垫饥吧。”殷人伟笑着告诉记者:“原本夜巡工作时间段是从晚7点到9点,但后来发现,傍晚5点到6点半的时间段,许多小区门岗有松懈。因而,开始时间就被提前了。”
在江湾镇街道,门洞开在沿街,甚至连围墙都没有的老旧小区有不少,又存在一定数量的外来人口,会在夜间返回居住小区。这些,都为防疫工作,增添了许多难题。江湾镇街道三人一组夜巡队的巡查重点,就是围绕这些小区展开的。
是日,殷人伟和另两位队员,被安排到了3个居委下属的7个小区夜间巡查。“具体巡查哪些小区,夜巡队员提前是不知情的,每天重新分配保证公平,也不会被门岗的保安或志愿者认出来。”殷人伟告诉记者。
穿“便衣”上岗,夜巡队员变身“地下工作者”
傍晚,5点30分。
跨上电瓶车,殷人伟一组三人准时出发。为了将夜巡检查落到实处,队员们脱下志愿者马甲,统统穿“便衣”上岗。
站在丰镇路151弄小区马路边,殷人伟化身“地下工作者”,恨不得拿一旁的灯柱当“掩护”。他悄悄告诉记者:“穿志愿者衣服容易被发现。只有上前表明检查身份后,我们才把衣服穿上。”害怕暴露,队员还要会“演戏”,只见他们假装在门岗不远处聊天,实则是暗中观察出入情况。“你看,车子进小区都被拦下登记了。”“居民进出也测了温度。”
在殷人伟看来,检查的有效推进和检查后的状况改善,就是对他们劳动最大回报。是否测体温,是否戴口罩,是否记信息,是否检查出入证……事无巨细,一圈巡查下来,时间早已飞逝而去。
每一次值守,都为了小区居民睡得更安稳一些
晚上,8点已过。
初春的上海之夜,多少伴着些阴冷,可再冷再黑,也无法阻挡“夜巡者”的步伐。
除了高标准、严要求对门岗巡查暗访,殷人伟说:“如果发现问题,我们还要及时汇报情况,并同时督促门岗有效整改。”
江湾镇街道许多老小区其实是没有门卫的,街道和居委协调了第三方物业增派人员值守,尤其交接班时,会碰到人手不足的情况。殷人伟坦言,遇到这样的门岗,夜巡队员们会主动留下 “顶班”,因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小小心愿,希望能通过守牢每个门岗,让小区居民们睡得更安稳踏实些。
夜幕下的防“疫”战贡献工会正能量
9点多,夜幕深沉。
巡查完到家,早已饥肠辘辘的殷人伟,才有空给自己弄上一口吃的。白天做志愿者,晚上是“夜巡者”,疫情不退“夜巡者”不散。
为贯彻虹口区委、区政府关于对小区门岗实行严格管理的要求,在江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玉伟的号召下,八十几位“江湾青年”前赴后继接力夜巡。作为一名基层工会工作者,殷人伟的参与,也为整个夜巡者队伍,增添一份工会正能量。
江湾镇街道总工会主席吴亚杰说:“除了巡查整改,夜巡人员也能更直接、全面地了解,一线防疫工作者在夜间工作的需求,工会之后将探索利用此次机会,将有形与无形的关怀范围扩大。尤其是对第三方人员,工会计划下一步也将他们纳入到工会关心范畴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