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楠)
3月3日下午,朱翠芳照例花了近1小时在春阳里巡视后,回到居委会坐定。接受记者采访时,办公室电话、手机一直在响。
“我邻居今天从外地回来了,他有没有登记过?”“预约登记的口罩啥时候能领?”……在不断地耐心回答完居民各种问题后,朱翠芳抱歉地对记者笑笑:“不好意思,一直都是这样。”
朱翠芳是虹口北外滩街道汉阳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在岗的第36天。
电话不断,她的微信群中信息也闪烁不停。她说:“社区防疫压力很大,但工作做起来还顺手。”
“光打电话,我不放心的”
朱翠芳的举重若轻,在外人看来多少有点不可思议。
她所在汉阳居民区,包括虹口73街坊、74街坊(春阳里),均为二级旧里,居民1799户6000多人,外来租户占比过半。旧式里弄出入口众多,羊肠小道弯弯曲曲,人走进弄堂一转眼就看不见影。
拿春阳里来说,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作为上海“留改拆”的先期试点,目前处于没有搬迁的原住民、回搬的原住民以及外来租户并存的状态。
从1月27日开始,在朱翠芳带领下,7位居委干部和一支22人的居民党员突击队,开始对老里弄进行地毯式排摸。“光打电话我不放心的,还是要看到人,让他自己登记了,我才踏实。”朱翠芳说。仅仅用了两天,她和大家一户户上门,就完成了首轮居民信息排摸。
接下来,小区需要封闭式管理。可春阳里原先的出入口有十几个,如何封闭?朱翠芳和居委干部、物业一番商量,有了办法。他们很快找来一些老门板,挡住了大部分出入口。留下的4个出入口,请物业、居民志愿者白天值守、测温、登记,在北外滩街道支持下,夜间也配备了安保人员。随着企业复工,外地租户渐多,朱翠芳耐心说服他们居家隔离,做好各项服务。
朱翠芳说,居民们很体谅她,春阳里更新改新后形成的彼此信任关系,让她的工作省心很多。
过年的时候,一位居民给她打来电话:“朱书记,我和朋友在湖北旅游,现在回不来,但我特别想回家,准备想办法搭私家车回来。”朱翠芳连忙劝导他:“你的心情我理解。但现在这个时候,必须遵从国家的政策规定,不能添乱的。你安心待在湖北,有啥需要告诉我。”
后来,见这位居民还在犹豫,朱翠芳又找到了他在小区的好友以及同行者单位的领导,一起说服了他留在湖北。居民担心家中是否安全,朱翠芳就在他家大门贴上封条,告诉他:“你放心吧。我天天巡逻,谁一旦动了门,封条就得坏,肯定第一时间发现!”终于打消了这位居民的后顾之忧。
“你在武汉放心,上海有我们”
另一位让朱翠芳时时牵挂的,是身处武汉的春阳里居民李芳玲。
春节前夕,李芳玲的丈夫老周因身体不适,和妻子商量准备前往武汉暂住一段时间,一来是去看望定居武汉的儿子,二来也是准备让儿子照顾一段时间。于是,夫妻俩便踏上了前往武汉的旅程。临行前,老周特地到居委,向朱翠芳缴纳党费并告知了相关行程。朱翠芳叮嘱他“注意身体”。
没想到,春节期间,武汉因疫情封城。朱翠芳在排摸居民情况时,第一时间致电老周询问情况。电话那头,老周说自己和妻子一切平安,每天待在武汉儿子家没有出门。
但就在1月29日晚,朱翠芳突然接到李芳玲的电话,电话中,她焦急地哭起来:“朱书记啊,我哥哥身体不好,长期在上海住院。前几天我们接到医院电话,说他突发急病,被送到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救治,本来我们一点也不想麻烦你,知道最近你们一直在加班加点……”
电话这头的朱翠芳果断地说:“不要紧!有事你尽管告诉我,不要有任何顾虑。”只听李芳玲继续说道:“今天我接到医院电话,说我哥哥情况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兄妹感情一直很好,我现在武汉干着急,只能求助于你们了。”
“李阿姨,你放心,我把工作安排好就去医院。”朱翠芳的话,让李芳玲吃了颗定心丸。
挂掉电话,朱翠芳等人就立刻去超市采购了酸奶、中老年骨髓粉、藕粉、豆奶粉等营养品。考虑到路程较远,她准备第二天一早自己开车去医院。此刻,她才觉得有些疲惫:当天,她走访排摸了100多户人家……
1月30日一大早,朱翠芳开了一个小时的车、跨越近40公里,和汉阳居委会主任韩海兰一起来到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看望李阿姨的哥哥,并送去了一份来自家人的牵挂。
远在武汉的李芳玲,通过朱翠芳的微信视频连线,看到了自己躺在病床上的哥哥。“你在武汉放心,这里有医生、护工,还有我们呢。”“谢谢,谢谢……”电话那头,李芳玲终于忍不住哽咽起来。
之后,朱翠芳向医生了解了病人情况,并叮嘱护工照顾好老人。临走前,她特意给医生和护工留下了居委会和自己的联系方式,关照他们有情况随时联络。
李芳玲在视频那头特别感慨:“我哥哥在上海有依靠了……”朱翠芳宽慰道:“疫情无情,人有情。虽然你们现在在武汉,因疫情无法返回,但只要有我们在,疫情不会隔离你们亲人之间的牵挂和来自社区的关爱。”
2月8日,连续在岗工作12天的朱翠芳,原本打算利用周六在家休息一天。早上7点半,一阵手机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电话那头,李芳玲伤心又焦急地向朱书记求助,原来她的哥哥还是因病去世了,现在需要赶紧去医院办理相关手续。
朱翠芳二话不说,拿起了外套就往居委会赶。由于是代办,没有相关户籍材料,朱翠芳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民警,前往派出所开具户籍证明,随后又与居委主任韩海兰一起驱车前往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办完相关材料已是中午,来不及吃午饭的两人又赶回派出所开具殡葬证明,之后再次驱车40公里前往位于闵行区的一家殡仪馆,办理相关殡葬事宜。直到傍晚,才忙完了所有事。
第二天,妥善处理完相关后续事宜后,朱翠芳打电话告诉了李芳玲,电话那头李阿姨激动不已:“朱书记,谢谢你!你虽然不是亲人但却胜似我们的亲人……在这个特殊时期,让我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依靠!”
2月11日,朱翠芳收到李芳玲发来的微信感谢信,她写道:“这一系列琐事如不是书记帮助办理,我们真不知如何是好,在这非常时期,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上海、武汉两地亲朋好友听闻,无不为之感动。”
然而,在朱翠芳看来,这并不值得多说什么。“非常时期,我们居委干部必须守土有责,更要将心比心地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居民的支持,我的工作才这么顺手”
2月23日,也是朱翠芳难得调休的一天。可当天中午,一户居民急匆匆地给朱翠芳打来电话:“书记,不好了!我刚去曹阿婆家,发现老人不行了!”
曹阿婆今年89岁,独居在汉阳居民区。前一日晚上,女儿刚来看过她,情况还好。朱翠芳挂了电话就冲向曹阿婆家里。只见老人就像睡着了一样,躺在床上。她赶紧联系120、派出所,并通知曹阿婆的女儿。
医生赶来后,确认老人突发心血管疾病,已经过世。朱翠芳一边安抚曹阿婆的女儿,一边帮助她处理老人后事。
还有一户残疾人也是春阳里居民,因为房屋改造升级,暂时租房在隔壁里弄过渡。那天上门排摸时,朱翠芳了解到他缺少口罩,立马把自己手头的两只先送给了他。之后,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在预约登记口罩时,就主动帮他登记,口罩买好后,又直接送到他家。
“在防疫期间,我所做的真的都是这种很小的事情。但我知道自己一定要做,因为它们对每一位居民来说,可能很重要。”朱翠芳说。
只是提到家人,年近花甲的朱翠芳坦言:“亏欠了很多。原本,两个外孙女从合肥来上海度寒假,却因为我要参与社区防疫,住了几天后,就让女儿把她们带回合肥了……”
采访中,朱翠芳还讲起不少居民的故事,比如春阳里爷叔杨裕平,从安保人员为小区夜间值守的第一天起,无论刮风下雨,每晚6点都为安保人员送上热水瓶和被子,9点送夜宵,第二天一早6点送早饭。所有的夜宵和早饭,都是老杨亲手制作的,从鸡蛋、面包、面条、馒头、崇明糕再到西洋参、黄芪、枸杞养生茶,每天翻着花样送,妻子也全力支持老杨,还特地织了一根围巾给“守夜人”御寒……
朱翠芳说,是社区居民的支持,才让我工作起来这么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