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龙钢 记者 袁玮)
临近年底,各居民区一年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有没有提高?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在社区治理上出“新招”,建立了一份“平安川北幸福指数”的数据集成,将火警火情、险情、居民人口结构、项目需求度等内容纳入其中,出具各居民区“体检报告”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实绩记录表”,用大数据来推动工作、加强指引、服务居民。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这份“新鲜出炉”的四川居民区“体检报告”。报告非常细致,内容有12项,大多是需要街道相关部门和居委一起解决,以及社区内长期存在、影响居民生活和社区安全的问题等。比如小区内消防水喉损坏;小区内有多处监控死角,未安装监控,造成安全隐患;东宝兴路123弄内一直无路灯,夜间居民出行有隐患……
四川北路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居民区“体检报告”由第三方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居委干部等一道填写,是对居民区存在问题的一次年检,随后交给街道相关部门汇总,对“体检”中发现的问题,一起会诊,对症下药,根除“病因”。永德居民区内有2处非机动车库非常破旧,缺乏充电设施,居民的电动自行车只能私接电线充电。居民区“体检报告”出来后,街道相关部门和居委一起坐下来商议解决方案,并就“非机动车库改建”立项。经过各方努力,非机动车库经改建,面貌焕然一新,车库内的电线也重新铺设,还安装了一批智慧充电桩。居民程伟军高兴地说,有“体检报告”和没有“体检报告”就是不一样,现在小区非机动车盗窃案件下降了,居民也不再为乱停放和乱充电而担忧。
据了解,“体检报告”中列出的问题清单,完成一个项目总结一次,从立项、推进、完成、评估形成一个闭环。为此,街道牵头组织了项目自治协调小组逐渐完善一套“圆环评议法”,即在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后,通过满意度测评、各类案件数据比对、整体环境提升度等来开展一次综合性评议,真正做到让居民满意,效能提升、社区共治。四川北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街道已完成8处老旧小区非机动车库(棚)改建,安装无线烟感温感报警器6099只,完成了46处文保场所和风貌区的电气防火改造,安装电气防火安全电弧422只,安装电动车充电桩45处,启动实施了83部智慧电梯建设,完成879处消防水喉的更新并升级10个微型消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