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莉 陈静
如今,中医药已经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以及养生保健等各个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冬季养生,膏方是不变的“主角”。
8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100口紫铜锅开炉,经过6个多小时浸泡的膏方药材入锅煎煮,药工在热气腾腾的火炉边不断搅拌,黑色汤汁在锅里翻滚跳跃,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这意味着,该院拉开了冬季养生序幕,岳阳膏方开炉制作。
据悉,岳阳医院是上海唯一具备膏方独立制作加工能力的中医医院。
当日,在膏方制作室里,40年工龄的老药师陈伟明,正在用竹搅片翻着紫铜锅里的药材。陈伟明表示:“外面很多膏方都是流水线上操作,电脑控温,一体成膏,效率是高了,但老中医的传统也慢慢流失了。”
陈伟明告诉记者,从当学徒工起,医院就坚守传统工艺,用紫铜锅煎煮,分为七个步骤: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晾膏,这七个步骤需要一天半到两天时间,最终出炉的是一人一方、原汁原味的膏方。
“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规范,处方跟着药材走,确保质量安全。”临近正午,“头汁”煮好了。陈伟明说,取出药汁后,将继续煎煮提取“二汁”,压出药渣后,药汁并入药液,放置在容器中沉淀。为什么要压渣?“老法师”娓娓道来,很多有效成分都含在药渣里,只有榨得干干净净,才能充分获得有效成分。浓缩至稠膏后,即可得到传统的清膏。
医院方面告诉记者,明日,第一批膏方就可进入收膏阶段。收膏前,药师还会按照处方,依次兑入阿胶、鳖甲胶等胶类、黄酒和糖类,还有各种珍贵的细料,如虫草、枫斗等。考虑到细料昂贵,若过早加入,有效成分会被药渣吸收,所以要在收膏即将结束前再加。文火熬制中,黑色膏体逐渐变稠,用竹板挑起膏体检查,能滴下成片,也就是“挂旗”,才算收膏完成。随后,经过分装和晾膏,就大功告成了。
岳阳医院院长周嘉说,岳阳膏方门诊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历经了几代中医人薪火相传,“岳阳膏方”形成了特有的中医特色品牌。现在岳阳医院每年要制作2万多料岳阳膏方。当日他点燃今年的第一炉膏方。据介绍,岳阳医院膏方门诊预约已过万人次。
据悉,开炉后,膏方制作室将成为医院整个冬天最忙碌的地方之一,高峰期间,里屋的20口备用锅也得用上。医院争取在冬至之前,将汇聚药材和手艺精华的膏方如约送到定制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