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期间,举办新婚姻法解读讲座,开展妇女法律咨询;“3·12植树节”前,对社区居民进行家庭盆栽追踪回访,组织新一次“以物易物”环保活动……
这两天,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妈妈沙龙”的成员们又忙了起来,从今年“三八”妇女节开始,她们有了一个新名字——“川北妈妈”,并将原先的“妈妈沙龙”变成品牌公益项目。
“爱心雪球”越滚越大
一群普通的上海“马大嫂”,之所以会打造出 “川北妈妈”这一品牌公益项目,是因为她们自强自立又充满爱心。“妈妈沙龙”的发起人是家住多伦社区的朱晓黎。一年多前,近40岁的她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没有工作,孩子又小,生活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社区“马大嫂”们知道此事后,自发向她伸出援手,有的热心为她介绍工作,有的轮流帮忙照顾孩子,还不时送些柴米油盐……
“马大嫂”们雪中送炭,让朱晓黎感激不已,也让她萌生了“你帮我,我帮他,传递爱心”的念头。生活基本稳定后,朱晓黎和相熟的几位“马大嫂”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就用“妈妈沙龙”的形式成立了志愿者队伍。
最初,这只是一支由7位“妈妈”组成的服务小队。在爱心不断传递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从中受益的社区妇女加入。一年不到,“妈妈沙龙”就发展成拥有500多位志愿者的团队。
解决困难,更是基层自治
“川北妈妈”们没有闪亮的头衔,也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她们拥有对生活的热爱,所以不论大事小事,都乐呵呵地做着,抱着“让生活更美好”的期望和信心。
山三居委的巴阿姨身体不太好,恰巧女儿又“坐月子”,照顾起来力不从心。“川北妈妈”得知后,便一起上门帮忙照顾产妇和孩子。深受感动的巴阿姨说,她也要成为“川北妈妈”。浙兴居委的外来媳小孙曾失业在家,在“川北妈妈”帮助下,小孙维护了自身权益,还找到了工作。这一切,被小孙的女儿苑苑看在眼里,懂事的苑苑说:“我也要和妈妈一起帮助别人。”不久后,苑苑就捐出自己的部分奖学金,希望能帮到小区内的困难家庭。
四川北路街道妇联主席李英觉得,“川北妈妈”让大家切身感受到基层群众自治带来的社区新风尚。例如,“川北妈妈”一边用亲身经历介绍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实际操作方法,一边通过废旧电池、过期药品换取绿色盆栽等形式,鼓励周边居民积极参与。这不,眼看植树节又要到了,“川北妈妈”们不仅开始酝酿宣传活动,还不忘对换过盆栽的家庭进行回访。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