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余杭路上有大大小小的商户几百家。这些年来,他们中的许多人虽已在这里打拼多年,却对这条“安身立命”的马路少有关心。
变化源自今年。今年8月,在提篮桥街道的推动下,东余杭路沿线的经营户们以自荐、选举等方式组建了“小业主商会”。小业主商会的成立,让彼此很少搭界,甚至互相抢生意、别苗头的个体经营者们聚拢到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组织中,也为业主们的自律、自治搭起了平台。
曾经一直是被管理对象的经营户们,如今渐渐转换角色,成为东余杭路的一支管理力量。
跨门营业销声匿迹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东余杭路如今已逐渐摆脱“脏乱差”的标签:环境干净多了,治安情况好转不少,各种车辆终于能在这里通行无阻了。
然而,一些积习却难以在一朝一夕中改正,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跨门营业现象。经营户们坦言,这个习惯是过去跟马路上的无证摊贩抢生意时养成的,当然也有想占便宜怕吃亏的心理作祟。
正所谓“破题应寻设题者”,提篮桥街道认为,沿街经营户是东余杭路综合治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今年8月,街道推动沿街商户成立了小业主商会,共同参与马路的综合治理。从被管理者转为参与管理者——身份的转变,也让经营户们在此过程中开始思考自我管理。于是,商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揽下了跨门营业这个老大难问题。
东余杭路上有10多家水果摊,过去,几乎家家都要在人行道、甚至马路上抢地盘。但这一次情况发生了改观:门面最大的一家吴老板参与了道路管理后,主动把常年摆在人行道上的3个西瓜筐搬回了店堂,“政府帮我们管住了流动摊贩,店门口没人抢生意了,再占道讲不过去!”没过几天,吴老板又跑到仅隔一条横马路的老丈人家的水果店,做起了思想工作:“阿爸,你这个门面实在太小,不适合卖水果,要不咱们换个生意做做?”在他的劝说下,老丈人买来了货架,改卖起黄酒。在东余杭路上卖水果中的许多人,都是吴老板带出来的老乡。看着他率先“身体力行”,大家都纷纷效仿,不到两个礼拜,水果摊跨门营业现象就匿迹了。
实践证明,参与管理、自我管理的效果,还真不错。在街道的推动下,部分经营户还自发组织起一支志愿者队伍——看看谁家跨门营业,瞅瞅路上有没有占道堆物……每天志愿者们都在东余杭路上兜上几遍。
注重发挥党员带头人作用
把被管理者引入管理队伍,提篮桥街道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在引导经营户参与马路管理的过程中,街道还注重发挥经营户中党员和骨干的领头人作用,取得了实效。
东余杭路公平路口开着4家烧烤店。平时,从傍晚起,烧烤店就爱把木炭烧得旺旺的,因为据说“油烟越大,人来得越多,生意越好”,但附近居民因此遭罪,彼此间摩擦不断。今年7月初,治理烧烤油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于是街道找到了有10年党龄的马大嫂烧烤店老板老杨。老杨找来其他3家店主,和街道、环保等部门一起共商解决方案。7月9日,4家店主一致决定放弃木炭,改用煤气烧烤。8月15日,整改工程正式完工,油烟少了,空气好了,居民们的怨言也少了。在随后8月份的选举中,杨老板也在小业主商会选举中被推选为副会长。
小业主商会的建立,让一批把得住舵、压得住阵、信得过的党员脱颖而出。在他们的带领下,东余杭路的经营户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许多打拼多年的经营户们,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这里就是自己的家。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