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熟练地将狭长的面团绞在一起,甩几下,然后放进吱吱作响的油锅,面团不一会儿就成了胖鼓鼓、金灿灿的模样,捞出来放在漏油用的铁丝栏上,就是新鲜出锅的油条了——当这一老上海人都熟悉的场景再次出现在正规早餐店时,怎么会不引来大量客流呢?
记者昨天从今年早餐工程首家样板店、位于虹口区水电菜场的清美面点店获悉,“四大金刚”回归不到一个月,百姓等候购买的时间就从起初的一刻钟变成了眼下的一个多小时,小小的面点店每天客流量接近2000人次,仅油条就要卖掉近1300根,更有消费者驱车从松江等郊区赶来尝鲜。看来,上海人对油条、大饼、粢饭、豆浆等“四大金刚”的情结始终没有变。
但记者发现,在早餐工程中,愿意尝试“四大金刚”的企业并不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成本高是很多企业不敢尝试“四大金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水电菜场,每种“四大金刚”的售价都在1.2元左右,十分亲民。但清美公司透露说,这样的定价只能“保本”:“四大金刚”的卫生安全全靠原料,比如炸油条的油一天一换,用的是海狮牌;发油条的不是明矾,而是蛋清,成本要比传统做法高不少;加上房租、水电费、人工费等,生产支出着实不低。要不是清美是连锁企业,还兼营其他品种的点心,还真提供不了1元左右的“四大金刚”。
在上海正规的早餐网点中,肯德基、东方既白、永和大王、永和豆浆、新亚大包等中西式快餐连锁点也提供放心油条、粢饭、豆浆等产品,但均价都在3元以上。业内人士透露,“四大金刚”的生产成本确实不低,从安全卫生的角度看,即便是3元钱一根的油条,也不能算贵。可对老百姓来说,显然希望“四大金刚”的价格低一点。
怎样才能解决市场需求和企业成本间的矛盾?专家建议,可以通过连锁经营、规模化生产和“统筹经营”的方式来推广“四大金刚”。一方面,标准化、规模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用“四大金刚”打品牌,继而增加其他较高利润的产品种类;或者在生产早餐的同时,也经营午餐、晚餐,算好“统账”。
“四大金刚”的回归还面临一个选址难的问题。记者了解到,经营油条、粢饭糕等油炸类食品,需要接受“环评”,即评估生产对周边产生的环境影响。在清美遍布全市的130多家早点店中,只有水电路一家卖“四大金刚”,因为其余门店大多租用居民楼下的店铺,不符合生产油炸类食品的环评要求。记者联系了其他的一些早餐品牌,他们也坦言,受“环评”限制,对“四大金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好几家企业负责人提出,利用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半成品的方式,只要很小的一个油锅和烤箱,就能完成“四大金刚”。如果这样的半成品配送、现场再加工方式能通过有关部门审核,那么“四大金刚”的选址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采访中,还有很多市民提出一个问题:经常能在流动摊贩处看到“四大金刚”,为什么流动小贩能做、正规的流动供餐车却不做“四大金刚”?一家流动供餐车的供应商告诉记者,从技术层面看,在流动供应车上生产“四大金刚”不存在任何难点。但在实际操作中,生产“四大金刚”的流动摊贩往往看到执法队员就跑,食品安全难以保证;而正规的流动供餐车必须符合各种法律法规要求,所以也往往因“环评”原因,不能像流动摊贩那样炸油条、烘大饼。但他觉得,正规流动供餐车采取的是定点定时的经营模式,不妨请相关部门对经营点进行测评,以便对那些符合条件的供餐车开放现场加工业务。也有消费者建议,清美面点店挨着菜场,菜场的面积相对大一点,油炸等加工造成的环境影响会小一点。如今标准化菜场已在上海全面铺开,如果“四大金刚”店能成为标准化菜场的“标配”,岂不两全其美? (来源:上海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