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打造“川馨惠民”服务品牌,从市民群众体验出发,把深化标准化建设、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社区公共服务、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抓手,健全工作制度机制、着力优化办事流程、营造温馨服务环境、实现多元综合服务、强化中心运行保障,最大限度便民惠民,实现连续超过1000天服务评价“零差评”,做到市民办事获得感和中心满意度的“双提升”。
一、做优做靓“六帮”机制
上门帮
建立以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为核心成员的“川馨惠民”服务队,精准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帮办,实现“零跑动”办理。持续推动“办事窗口”前移,将各类民生服务由“中心窗口”办理延展至居民“家门口”办理。
现场帮
每天安排专人在受理大厅,及时了解居民情况,为有困难需求的群众一对一帮办,提供更便捷、更温馨的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服务。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受理、协调、反馈”闭环联动机制,有效为居民解决各类疑难问题。
远程帮
中心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在居民区、市民驿站、就业工作站等设立了4处社区远程帮办虚拟窗口。并升级“远程帮办+上门帮办”服务模式,根据群众办事需求,前往远程事务延伸点坐班,为附近居民集中解决在线操作、业务办理等方面问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领导帮
街道正科以上领导干部担任“帮办员”,定期在受理中心接待并开展帮办服务,大兴调查研究,现场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街道政务服务持续提质增效。耐心倾听群众的需求和困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群众的疑问,将温暖和关怀送到了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心中。
协同帮
每天安排专人在受理大厅,及时了解居民情况,为有困难需求的群众一对一帮办,提供更便捷、更温馨的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服务。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受理、协调、反馈”闭环联动机制,有效为居民解决各类疑难问题。
智能帮
布设全区第一台24小时“一网通办”一体机,并按需拓展增设,为各类有需求的居民智能办理。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推进高频事项接入自助终端,强化日常维护和数据安全管理,不断提升使用体验。在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的服务模式下,居民可灵活安排办事时间,不必再为时间冲突问题而苦恼。
二、建立“街居联动”服务新模式
强思想、传政策
中心和居委通过党建联建、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牢记政治责任、强化工作担当。同时将社区服务的政策、办理依据第一时间向居委传达,居委干部结合“全岗通”等日常工作,将社区服务政策更迅速、更便捷、更广泛地提供给社区居民。
付真情、暖人心
中心通过居委及时了解困难居民的情况,中心和居委共同探讨,梳理各项社保政策,“量身定做”匹配方案,保障居民权益最大化。此外,中心也关心居民生活上的急难问题,例如通过“街居联动”伸出援手,为焦急的子女寻回走失老人。
请“帮手”、提效能
共有产权保障住房集中咨询受理期间,中心邀请居委“老法师”亲临现场坐镇。中心和居委各自发挥所长,形成合力,通过政策联系实际、制定申请规划、化解家庭矛盾等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帮助符合条件的居民尽快落实住房保障。
三、打造服务窗口新气象
为优化窗口服务形象,中心对环境和硬件设施进行了完整的升级改造。有了动线合理的环境,即使在办事高峰时段,居民也能在温馨舒适的氛围中等待和办理业务。大厅旁的自助服务区也进行了焕新升级,此处作为虹口区第一家“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居民带来了不少便利。中心将这里打造为“一网通办”宣传阵地,加强“随申办”各项便民服务的推广应用。考虑到日常不少居民前来咨询居委、市民驿站、文化活动中心等点位信息,自助区还新增了四川北路社区便民服务地图,方面居民随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