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路街道是中心城区典型的多类型空间房屋并存的混合型街区,具有形态复杂多样、利益诉求多元、治理格局多变的特点。为了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街道18个居民区围绕“社区党建、多元治理、民生服务、安全稳定、社区文化”五个维度进行自我画像,结合社区禀赋和现实特点开展党建引领下的“一居一品”治理项目打造,在破解居民区治理中的堵点难点上下功夫,通过补短板、建机制、畅渠道、激活力,让基层工作“减负松绑、提质增效”,实现社区“党建引领活力度、多元治理有效度、民生服务满意度、安全稳定和谐度、社区文化魅力度”的基层治理目标。
以“焕新大三”品牌建设为契机,大三居民区借力“美丽家园”改造工程,实现从“破旧小区”到“焕新社区”的蝶变。近期,新能源充电桩的落地更成为社区治理的又一亮点工程,切实解决了居民“充电难”的痛点,赢得广泛赞誉。
痛点变焦点:充电难题亟待破解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大三居民区充电设施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居民王先生坦言:“以前下班后要跑几公里找充电桩,费时又费钱。”部分居民无奈私拉电线,导致楼栋外常有“飞线”,不仅影响环境美观,更存在漏电、火灾等安全隐患。这一“顽疾”成为社区治理的堵点,居民对安全、便捷充电的需求愈发迫切。
“三驾马车”齐驱,共绘民生新图景
面对居民呼声,大三居民区党总支迅速行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联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将充电桩建设列为重点惠民工程,打响民生攻坚战。
全面调研,精准摸底: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对小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充电需求高峰时段、可利用场地资源等进行摸底排查,为后续规划提供精准依据。
多方联合,优化设计:大三居委积极搭建沟通平台,邀请充电桩企业、居民代表、业委会、物业等共同参与方案研讨,对充电桩布局、用电增容方案、充电收费标准等关键问题进行反复论证。
强化宣传,沟通到位:居民区党总支向居民普及充电桩建设的意义、施工计划和安全注意事项,收集并解答居民疑问,有效消除居民顾虑,提升参与度与支持率。
建立机制,保障施工:物业安排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管理,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每日跟进施工进度,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完善体系,做好服务:充电桩投入使用后,业委会监督物业制定设备维护细则,联合居委会组织居民开展充电桩使用培训,推广智能充电APP,让居民充分享受到便捷服务。
惠民成果落地,居民幸福感升级
如今,智能充电桩整齐分布于小区指定区域,居民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预约、充电、支付全流程。“家门口充电太方便了!小区环境也更安全整洁。”居民李女士点赞道。这一工程不仅降低了用车成本,更与“美丽家园”改造相得益彰,提升了社区现代化水平和居民归属感。
大三居民区新能源车充电桩建设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通过“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社区成功将民生痛点转化为治理亮点,为破解城市老旧小区共性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欧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