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北外滩街道工委按照虹口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基层实践站规范建设实施细则的要求,以坐落在北外滩核心商务区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20层的“白玉兰楼宇服务实践站”为重点,积极发挥代表资源优势,通过构建“垂直社区”民主生态体系,让8000名楼宇白领、100余家入驻企业在摩天大楼里触摸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脉动,创新探索政企民协同共治立体实践。
一、重构垂直空间让民主在混凝土中长出新根系
在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商务楼宇作为“竖起来的社区”,承载着经济密度最高、创新要素最集中、治理矛盾最前沿的特殊功能。一是从“平面治理”到“垂直民主”。人大北外滩街道工委突破传统“平面化”治理思维,运用“垂直民主”理念,重构楼宇治理空间,横向打通“人大楼宇服务实践站、党群服务站、社区事务受理”三大功能模块,纵向构建“楼宇联合党委、楼宇治理委员会、人大代表接待”三级协商体系,形成立体化民主治理矩阵。二是从“九有标准”到“三色空间”。按照“九个有”的标准,为实践站配备了代表风采展示区、选民接待区、图书阅览区、会议活动区等功能区域,常态化举办市、区人大代表联组活动,邀请专业领域代表开展主题讲座,提升履职专业化水平。实践站创新“三色空间”功能分区:“红色议事厅”承载政策协商、“蓝色服务岛”提供政务办理、“绿色解忧角”开展矛盾调解。这种空间布局暗合“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链条设计,使1000平方米的物理空间成为民主实践的“全息投影”。
二、创新履职机制构建代表接待互动新平台
商务楼宇是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汇聚了众多企业与职场人士。人大代表进商务楼宇,将履职工作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白玉兰人大代表接待点,定期安排人大代表们与企业负责人、员工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在营商环境优化、政策落实、创新创业等方面的需求与建议,让代表们能够精准捕捉到经济发展的痛点与堵点,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是创新 “代表 +” 接待模式。融合职能部门、社区代表、居委干部等多方力量,形成 “多元会诊” 机制。在北外滩 ““双碳”示范区” 建设中,实践站组织代表研讨会,推动民主协商向产业发展领域延伸,相关建议被纳入区域规划。通过这种机制,不仅能让选民及时反映企业诉求,还能直接参与政策制定,真正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二是扩大民主参与覆盖面。实践站设立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成果展示区”,通过案例展板、视频短片等形式展示典型经验,并每季度举办 “开放日” 活动,邀请社区群众、企业选民代表、外卖小哥等参与协商议事。
三、提升服务能级赋予人才发展新赛道
实践站以“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为宗旨,依托人大代表专业优势与履职资源,打造全周期服务体系。一是点亮人才服务 “新灯塔”,启用北外滩人才会客厅。设立人才服务专窗作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延伸点。可办理 56 项个人事务,涵盖 5 大类高级职称和 6 大类中级职称认定。2024 年启用的 “北外滩人才会客厅” 联动 “虹才 i 课堂”,全年开展 30 场主题活动,覆盖个税汇算、人才安居等政策解读及技能培训,实现 “政策咨询 — 申报办理 — 跟踪服务” 全流程闭环。
二是搭建 “解纷 + 就业” 双桥梁,畅通企业发展快车道。2025年,在人大北外滩街道工委指导下,实践站聚焦代表接待时选民企业提出的用工痛点,组建由人大代表法律工作者、劳动保障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构建 “和谐劳动家园工作站” 解纷平台,已开展 2 场法律讲座,覆盖 120 余家企业,帮助企业排查用工风险、完善劳动合同规范。
同时,人大代表联合 “北外滩 HR 联盟” 搭建 “白玉兰就业服务工作站”,通过举办 11 场创业沙龙、微招聘等活动,利用代表联系企业的桥梁作用,实现岗位精准匹配,形成 “人大监督、政策共推、活动联办” 的企业服务新格局。入驻企业员工表示:“以前办理人才业务需往返虹口人才服务中心,现在人大代表在楼里协调,‘足不出楼’10 分钟就能解决问题,效率大大提升。”
四、深化民主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在超大城市,楼宇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单元。人大北外滩街道工委积极探索范式突破,创新治理模式。通过构建“楼宇自治+民主参与”体系,发挥楼宇管理方、入驻企业、物业等多元主体作用,成立自治委员会,协商解决公共事务。一是架起民意 “云桥梁”,开通人民建议云端提交渠道。依托虹口 “直通人大代表” 数字化平台和人民建议征集邮筒,虹口区人大建立 “代表领办 — 部门承办 — 群众评议” 的闭环机制,实现民意收集、交办、反馈全流程线上化,构建 “云端民意直通车”。自启用以来,人大代表联合职能部门开展调研,已推动解决停车难、外卖管理等多项民生问题。
二是用好楼宇治理 “智囊团”,成立楼宇治理委员会。白玉兰大厦业主方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是虹口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在她的积极推动下,白玉兰成立楼宇治理委员会并形成议事规则,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 “楼事楼议、楼事楼办”。针对白领反映的外卖丢失问题,人大代表协调楼委会与物业方,在一楼大厅设置智能外卖柜,并引入送餐机器人,实现 “无接触配送”;针对大楼梯控管理严格、办事选民上楼不便的问题,人大代表组织楼委会成员、物业代表、居民代表开展多轮协商,推动外卖机器人升级改造,实现机器人引领访客进入指定楼层。这些举措不仅解决实际问题,更成为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
人大北外滩街道工委白玉兰楼宇服务实践站的创新,本质上是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通过空间重构、机制创新和数字赋能,我们打通了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楼宇经济中落地生根。也正如北外滩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街工委主任蒋霜胤所言:“我们要让每平方米楼宇空间都成为民主实践的场域,让每家企业都能参与城区治理,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人民城市的温度”。未来,实践站将继续探索“民主议事+产业服务+人才发展”深度融合路径,为北外滩建设“世界级会客厅”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