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北外滩街道面积4平方公里,实有人口5.5万人,因地制宜设立3个综合网格。辖区内集聚了世界会客厅等地标建筑、滨水岸线和商办楼宇,还有近20处重大工程在建工地。为更好适应复杂的城市管理界面和多样就业居住人口特点,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多格合一”文件精神,通过健全工作机制、优化治理架构,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以网格党建联席会议为中枢,增强统筹协调力度
准确把握网格功能定位,完善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机制集成,做到情况清、目标准、举措实、落实快。
建立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和分管城建、社会工作的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并牵头建立网格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每日线上沟通、每周工作例会等方式,分析治理态势、谋划治理目标、推动任务落地。将条线部门、街区、居民区、楼宇、代表性驻区单位等党组织纳入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衔接配合和协调推进。
重点突出三跨问题处置。定期汇总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信访等办理情况,对“超时”工单的对应责任部门予以督促提醒。同时,对高频高发的在建工地邻避矛盾、小区绿化养护等三跨问题,由网格长牵头组织公安、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以及物业公司、绿化养护单位等,开展协商共议,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处置闭环。自推行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模式以来,街道12345市民服务热线稳步实现工单诉求量下降、解决率和满意率提升的“一降两升”目标。
有序推进实施公共议题。做深做细网格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60余家区域单位资源,与走访中收集的居民、白领、商户等需求进行匹配,已针对性地推进实施百联集团“和光食带”等148项惠民利企项目,受到广泛好评。
以网格临时党支部为抓手,提升联勤联动效率
全面融通网格各类力量,加强政治引领、带动作用发挥,有力提升网格治理效能。
凝聚思想共识。通过组建临时党支部,由网格长担任支部书记,将39名派驻或下沉同志全部纳入。编写《网格工作流程导图》《网格治理典型案例汇编》等学习资料,每月开展交流研讨,加强业务贯通,统一思想认识。
灵活调配力量。每个网格配备公安班组3-7人、城管班组4-5人、区和街道联络制下沉力量17人、第三方市容管理队伍20-40人,均由临时党支部书记统筹调配。如,在浦西新地标项目连续40小时大底板浇筑过程中,网格有力统筹公安、建管、绿化市容、生态环境,以及建工集团等力量,通过联动巡查、车辆调度等方式,保障有序施工,实现居民“零投诉”。
强化赋能支撑。依托12345工单办理平台开发“吹哨报到”和“反向评价”应用模块,对职能部门响应情况全程记录,反向评价结果纳入区对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和下沉干部个人考核,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积极性,切实提升力量统筹效应。
以网格党群服务阵地为载体,凝聚共建共治合力
紧扣阵地政治功能、治理功能、服务功能的发挥,把各类群体更好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为网格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
有效支撑党组织运转。依托网格主阵地为各类基层党组织量身定做8大类165堂“新引力”学习资源包,梳理健康义诊、法律服务、就业指导等7大类“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服务,有效服务和支撑网格内各类党组织运行活动。
汇聚各类治理载体。充分发挥阵地离现场更近、商量工作更方便、调配人员更灵活的优势,保障网格党建联席会议和临时党支部的各项机制落实落地,带动居民区、楼宇、园区等各方主体在阵地议事协商。如,第一综合网格在党群服务阵地组织街区商户、社区居民等围绕环境整治、车辆停放等问题开展讨论,为乍浦路美食街旧貌换新颜、白玉兰广场扩增外卖小哥停车位等项目献计献策。
动员党员群众参与。引导离退休党员、新就业群体、团青骨干等到阵地报到、认领岗位,参与志愿服务,打造“共比邻”品牌。如,在网格主阵地定期举办的公益集市中,近半数服务项目由街区商户、楼宇志愿者、社区居民等主动认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