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路街道组织实施“经济运行提升质效”发展工程、“深化人民城市建设”品质工程、“文化赋能创新转化”活力工程的“三个工程”,以突出重点牵引整体工作。
通过深入实施“深化人民城市建设”品质工程,将打造“满意热线”作为该项工程的重要内容,聚焦“打得进、接得快、办得好”,健全完善优化“12345”市民服务热线日常运行机制,深化“接诉即办、遇诉好办”,推动“未诉先办、源头降诉”,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强化城区精细化治理,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案例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纳政策旨在帮助灵活就业人员更好地管理他们的社会保险,确保在退休后能够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福利。但现实中往往会发生因各种原因漏缴的情况,能否补缴?如何补缴?成为市民比较关注的一类问题。
为此,四川北路街道在收到这类热线反映的问题后,一是要做好政策宣传,对于符合政策的灵活就业人员鼓励其补缴,对于不符合补缴政策的积极解释到位,避免引起群众矛盾。二是要对接好税务、社保中心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沟通、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馈补缴信息,为每一名灵活就业人员的补缴工作保驾护航。
热线诉求
市民通过“12345”热线反映:其是灵活就业参保,过了缴费时间没有缴费,税务让其至社区事务中心补登记,中心让其去区里登记,市民对此有疑问。诉求:请管理部门尽快协调办理补登记手续。
经城运中心先行核实了解:市民因未按税务部门规定的日期缴纳2023年12月份社保费,导致缴费不成功,其致电税务热线“12366”后被机器人客服告知,可在区社保分中心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补缴,于是其前往四川北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要求办理补缴,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告知其受理中心无权限受理补缴,市民需至区社保分中心办理,市民对此不认可且情绪比较激动,坚持认为受理中心应该为其办理补缴。城运中心首先对市民进行了安抚,结合市民实际诉求第一时间派单给社区服务办核实处置。
办理过程
服务办接单后再度进行情况核实并督促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推进办理进展,受理中心工作人员对接区社保分中心沟通协调,考虑到市民情绪比较激动且拒绝自行前往分中心办理补缴的情况,区社保分中心综合研判后,最终决定由市民本人书写《情况说明》、《委托书》,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并签名,由受理中心工作人员送至区社保分中心为其办理补缴相关事宜。
工作难点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在符合社保补缴条件的情况下,需由市民自行前往区社保中心办理,但市民表述是税务热线机器人客服告知可前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受机器人客服误导其认为社区受理中心应该为其办理社保补缴业务。因办理流程沟通有误造成了市民的不理解,导致了此类投诉件的产生。
办理结果
经街道社区服务办、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与区社保分中心多次沟通协商,区社保分中心针对该情况特事特办,由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携带相关材料前往区社保分中心为市民代办补缴。办理结束后,街道社区受理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致电市民,告知其办理结果与补缴的付款截止时间,再次向市民解释政策规定并提醒缴费时间、补缴流程等相关事项。
这件事情之后,区社保中心与税务沟通反映这个问题,经协调沟通统一办理流程:居民可前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出补缴申请,然后由工作人员把补缴材料送到区分中心办理。
经街道城运中心后期跟踪回访,市民对处置结果表示满意并向受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致谢。
图片
四川北路街道将继续围绕“关切老百姓身边的小事,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核心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及时响应缴费诉求,为老百姓办好“灵活就业缴费一件事”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