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路1515弄永丰坊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已经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弄堂,弄堂里现有居民300多户。由于弄堂建造年代久远,原来为了方便居民生活的弄口倒粪站、小便池等公共卫生空间使用率已经大大下降,而弄堂口之前设置的两分类垃圾箱房也开始日渐满意满足居民们日常投放生活垃圾的需求。一场关于围绕永丰坊弄堂环境提升的基层协商行动由此启动,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关心下,四川北路街道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持续延伸到弄堂中,发挥好永丰坊弄堂治理委员会基层治理的平台,在区绿化市容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一起办”,永丰坊的垃圾箱房不仅升级改造、焕新亮相,而且全面优化卫生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配置,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
一、围坐一起来议事,以“建言献策”凝聚“智慧力量”
“这个垃圾箱房是要重新弄弄了,现在这个脚踏门坏了,每次有人来倒垃圾门关闭的声音‘砰砰砰’得很响,到了晚上吵得附近居民都睡不好觉。”“这个垃圾箱房太小了,垃圾经常扔到外面来,堆积多了就散发出臭味,影响小区整体环境,希望能扩建垃圾箱房。”“弄堂口的倒粪站和小便池使用率已经大大降低,而且设置在弄堂有碍观瞻,历史的产物已经基本完成了它的使命,可以退出小区的舞台了。”“原来的倒粪站、小便池是否可以保留不要拆,通过优化空间来进行更新改善。”
在永德居委会的议事厅内,由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联合永丰坊弄委会,正在召开由居民区“两委”班子、弄委会成员和社区居民代表参加的永丰坊垃圾箱房改造和公共卫生设施提升的弄堂协商议事会议。与会人员围绕垃圾箱房是否需要扩容、如何扩容,现有的弄口公共卫生设施是拆除还是保留、保留的话如何提升人居环境等议题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是四川北路街道各个弄堂开展基层民主实践活动的缩影。近年来,四川北路街道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持续延伸到弄堂中,在各个弄堂组建成立由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党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街道职能科室和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等共同组成的弄堂治理委员会,实行弄事弄商、弄事弄议、弄事弄管、弄事弄办。
在这场弄堂协商议事会议中,与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找出解决好弄堂人居环境的路径。在协商议事中,与会人员表示开展好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绿色、低碳生活的应有之义,现有的垃圾箱房无法适应弄堂内居民投放生活垃圾的实际,需要进行整体扩容;同时,对于现有的倒粪站、小便池等弄口公共卫生设施不宜“一刀切”完全拆除,要结合居民的生活习惯等在缩减面积、改善环境的基础上予以保留。
根据议事会议商议的内容,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一方面积极联系街道,正确资源支持,另一方面会同弄委会共同做好居民意见征询工作,并得到广大居民的积极赞同。
二、资源对接来赋能,不唱“独角戏”奏响“协奏曲”
认真倾听民意、广泛吸纳民智,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是落实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体现。面对百年弄堂遇到的人居环境的困扰,引起了街道的高度重视。作为全市首批设立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四川北路街道,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与弄堂治理委员会基层治理平台一体贯通,将群众的“金点子”“好声音”“牢骚话”全面加以收集和梳理,形成群众提出需求意见、街道搭建协商平台、各部门共同协同办实事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链。
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关心下,通过启动“网格呼叫、科室报到、多方响应”的“你呼我应”网格化治理联动联勤机制,四川北路街道与区绿化市容局会同永德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弄委会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迈开脚步、眼睛向下,在实地调研中收集意见建议、现场办公了解情况,由区绿化市容局牵头做好垃圾箱房和弄口公共卫生设施综合改建方案,并联动街道在不断听取居民意见中优化方案。
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区绿化市容局、四川北路街道根据居民实际生活需求,初步考虑将原有垃圾箱房面积扩大一倍,现有的干湿垃圾两分类扩展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四分类,干垃圾桶数量相应再增加1个,以满足居民日常投放垃圾的需求;原有的倒粪站和小便池合二为一,面积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为了更好方便居民投放生活垃圾,在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和弄委会的建议下,对垃圾箱房硬件也进行了升级,取消原有的脚踏式开门,改为“感应式开门”,只要居民靠近投放口,门就会自动打开,实施无接触投放,闹人的噪声不复存在。同时,加强技术助力,当垃圾桶满溢时,相应投放口的“满溢指示灯”就会亮起,提醒保洁人员及时更换垃圾桶,避免满溢后居民乱扔垃圾的现象,箱房内还设置了空气循环装置,从根本上解决臭气扰民的问题。
在形成初步方案后,永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燕牵头再次召开弄堂协商议事会,听取居民意见、收集居民建议、消除居民疑虑、统一居民思想。通过展现效果图、耐心解释说明,得到了居民们的广泛支持。
区绿化市容局和四川北路街道根据弄堂协商议事会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并落实项目资金,启动实施综合改造。
三、实干实效有惊喜,促“空间蝶变”提升“幸福指数”
施工方案后,居委会、弄委会会同施工单位提前告知居民施工时长以及噪声产生的影响,让居民们更直观地了解施工进度和情况。施工过程中,区绿化市容局、街道还会同居委会、弄委会做好安全巡查,确保建筑垃圾堆放整齐不影响居民出行,减少施工可能对居民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督促施工单位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通过社区力量和专业力量的相互结合,2024年10月底,永丰坊垃圾箱房和弄口公共卫生设施综合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新升级的垃圾箱房不仅外观造型很有时尚感,并且选用了与弄堂风格相近的颜色,让垃圾箱房与弄堂环境浑然一体,美观、整洁。新设置的非接触式的垃圾投口、崭新的洗手池、感应装置等也让居民在投放生活垃圾时感受到便捷和质感。缩减并焕新后的公共卫生设施既满足了部分居民的需求,也在重塑中提升了弄堂人居环境。
四川北路街道、区绿化市容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区人大的指导、协调下,从基层协商议事的“小窗口”感知社会治理、改善民生的“大气象”,通过听取民声、吸纳民意、汇聚民智,以永丰坊垃圾箱房和公共卫生设施综合改造的“小切口”撬动提升弄堂人居环境、跃升社区宜居品质的“大民生”,让居民群众在可感可及中体验美好生活的变化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