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构成的最小单元,也是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山二居民区位于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内,是一个以典型的旧式里弄小区为主,兼有商品房小区、军产房小区的多元社区。区域内文化资源丰厚,其中鲁迅故居、内山书店、茅盾旧居等就均在此地,并且人气网红打卡地的甜爱路也在山二居民区区域内。
然而,由于很多弄堂小区都近百年历史,“房龄大,老人多”的社情实际,对于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需要更系统、更精细的新要求。近日,山二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依托社区五级网格化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楼长、路长、门长、里长”的“社区四长”网格员们熟悉居民的独特作用。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通过织密网格、延伸触角、敏锐感知,发现山阴路44弄进出口小铁门成为了居民们的烦心事、操心事。
在获悉山阴路44弄铁门所存在的居民困扰问题的同时,居民还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这一问题。为此,山二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在会同“社区四长”进行实地察看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网格吹哨、科室报到、多方响应”的“你呼我应”网格化管理联动联勤机制,得到社区平安办、社区自治办的指导和支持,深入社区一线进行现场调研,听情况、看实地、知民需、察民情。
该处铁门空间过于狭窄,居委干部多次到现场勘测铁门,发现仅有69厘米,对弄堂内进出人员,特别是骑自行车、电动车的居民带来诸多不变。为此,居民区“两委”班子和弄堂治理委员会充分发挥“茶香议事、书香文明、花香美丽”的“三香弄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载体作用,召开党群议事会,邀请街道社区自治办和社区居民、施工单位等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并通过提建议、共商议、定方案的方式,让居民从“看客”变为“主角”,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用参与度换认可度、增凝聚力。
在确定铁门改造方案后,居民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弄委会成员上门走访,挨家挨户听取44弄居民对于铁门方案的修改意见。最终该弄堂58户居民里,有56户同意,2户未联系上,征询方案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征询居民同意后,由社区平安办牵头,对铁门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大接近20厘米,大大方便了居民出行。
居民对铁门扩建很满意,再次特意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街道工作人员和居民区“两委”班子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雷厉风行工作作风点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山二居民区“两委”班子和弄委会积极回应居民群众关切,通过基层协商,办好铁门扩展接近20厘米的“关键小事”,解决好居民群众的“民生大事”,服务群众、干在实处,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