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9点,志愿者江磊照例拍下这张照片,告知队友和居民货架已清空,快递组“规定动作”结束。而队友们都知道,当晚11点之前,谢隆、吉晶还会来扫尾,尽量把当日到达的快递送达居民手中。
“最后一百米”的分流轨道
复旦小区共79栋楼,1600余户,内含3个支弄,绕外圈慢跑一周也要15分钟。疫情之下,“最后一百米”是每个社区的难题,对于这个面积广大、楼号复杂的老小区来说就更是如此。
虽然小区每天的快递外卖数量可观,但志愿者队伍的物流条线有大、中、小三个组别,各种物资都有自己专属的分流轨道,互不妨碍,一气呵成。
5月2日下午3点半,一整个集装箱卡车的物资到达小区门口,约30名志愿者穿着“小蓝”排成三条长龙,将9吨重的货物码成一人高、十余米长的矮墙。包含消杀静置时间在内,这一次的集体搬运有两个小时,期间快递配送也一刻不能停工,否则会产生“爆仓”的风险。当然,这些工作在多数居民的视线之外,他们或许只能在窗口看到私家车和小电驴穿梭于小区的宽窄巷道,然后一箱十几斤的保供蔬菜和快递一齐摆在自己的家门前。
“爆仓”是快递组最敏感的字眼,一般发生在上午10点到11点。这时候,居民清早在盒马、叮咚、美团上“拼手速”抢到的订单一齐到货,勤勉的京东小哥也如期而至,有一天光盒马一家就一次性卸货300多单,其中多有生鲜、蛋糕、即食品需要迅速送达。
其实电商平台并不可怕,一般情况下,这些商品在抵达小区门口2小时之内就能送到居民家中,最令人头疼的是全员核酸。按照服务队规定,当小区某个区域正在核酸检测时,该区域快递派送暂停服务,以降低快递志愿者的感染风险。全员核酸总是在上午进行,每次8点到12点,与快递物流高峰恰好重合,这就导致周期性的“爆仓”。
(最近的一次“爆仓”,摄于5月6日上午9点55分,当时正全员核酸,前线仅1人)
没有经验的志愿者容易被这个场面吓到,但坚持早班上岗的曹翊、吴建新夫妇已经见怪不怪了。只要在群里吼一声,三、五辆驴一齐出动,不管多么严重的“爆仓”都会被快递组摆平。每当看到密密麻麻的货架被一扫而空,就是他们最觉宽慰的时刻。
小区里的福尔摩斯
5月5日晚,服务队快递秘书小严接到社区民警的电话,一位阿姨坚称快递丢失。在队友的帮助下,事件逐渐清晰:居民自称,下午4时有两个箱子到货,其中一个不久送达,另一个迟迟没有收到。下午6时,这位居民发来催促消息。6点20,小严通知志愿者优先派送。又过了2个小时,居民联系警官。
“小秘书”是这个小区志愿者服务的亮点。服务队运行不久就发现,居民因为惦记自己的快递,很难真正做到“足不出户”,每天都有一些说不清楚的异常件,每天都有一些人不由分说地硬闯大门。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他们设计了快递秘书的岗位,进驻三个支弄的楼长群,直面居民群众的征询,相当于客服的角色。居民遇到快递问题先找楼长,楼长再转发支弄群,秘书会将这个信息抓取到快递组工作群当中,反之亦然。这样就打通了服务队与居民之间的信息壁垒。
从逻辑上讲,每一单异常件都可以溯源查证。志愿者服务队向居民承诺的服务时段在早9点至晚9点之间,每天都有15至20位志愿者参与接龙,人均服务3小时左右,可以保证物流不停。再则,志愿者上岗签到,离岗签退,个人服务的时段清晰明了。那么,在查询异常件时,小秘书只需确认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就能够找到相应的快递志愿者,请他们回忆当时的情况,再请警方调取案发地点的监控录像,多数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小严接手的“案件”就是这样复盘的。经小秘书的询问,该时段的快递员仔细回忆,称确实送了一箱,但没有见到第二箱,而消杀区也已经清空,没有任何遗漏。队员们根据经验判断,第二箱包裹很可能根本没有到货。“大乌龙!”秘书周雪最终查明真相,确实与大家的推测相似:“这位邻居自己搞错了,确实只有一箱到货,电话留了他儿子的,中间转达时出了错!”
这样的侦探剧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小秘书们一面以温言款语安抚居民的心绪,另一面综合各方证据,一步步抽丝剥茧,检查错误产生的原因,描绘出“最后一百米”的惊险和妙趣。
小区的楼号有两套表记单位,一套是“区”与“幢”,一套是“支弄”与“栋”,单位变化,号码也就发生变化,不熟悉小区楼号的志愿者很容易送错。许多平台只是在塑料袋上黏一张纸签,如遇阴雨天气纸签软烂,就导致异常件的大量产生。另外,“无接触式配送”快递与团购一律放在楼道口,收件人若不及时下楼,可能被邻居误拿,可能被当成垃圾收走,甚至被小偷顺手牵羊,特别生鲜与即食品,很可能会成为喵星人的腹中餐……
复旦小区志愿者说:“快递志愿者的底色,就是精卫填海的精神”,大、中、小各类物流是居民日常消费所构成的“物流之海”,而志愿者就是试图用平板车、黄鱼车、电瓶车一点点填满这个海洋的精卫;而“小秘书”则是“云端”的福尔摩斯,身处封控楼的她们扛起“大活”,使得快递服务可查证的错误率降至0.1%以内。
快递变快变稳了,居委干部和居民给服务队点赞,但也有人认为这会继续刺激居民的购买欲,加重志愿者的负担。“志愿者应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注意划定义务的边界”,服务队的协调人这样回应:“我们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催促,也没有降低丢失率的义务,但会尽全力把服务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