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上海本土疫情再次爆发,全市疫情防控面临常态化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为打赢抗疫这场大仗硬仗,欧阳路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立足本职工作,结合社区实际,力所能及地支援和参与一线抗疫,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近期将陆续刊发一组一线抗疫人员的深情自述,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她)们的心里话。
我叫姚千芊,是上海森燎商务咨询事务所总经理助理,住在欧阳路街道紫荆花园。以下是疫情期间我亲身经历的四个小故事。
三个鸡蛋
被封5天后,大家准备的物资基本已消耗殆尽,小区却依然没有要解封的意思。手机和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团购,本以为充足的食物逐渐见底,一些老人只能求助楼里的年轻人帮忙。4月10号那天第一批团购物资运了进来,团长开心地从床上跳起来,瞬间群里的画风从嘈杂焦虑变得充满希望,而我也迎来了此生第一次为迎接一批鸡蛋而沐浴更衣。
团长用青涩的团购经验接收物资、完成分配,虽然不至于忙乱但还是不难看出有点自顾不暇。志愿者们也是各自奔忙着为自己负责的楼栋送上新鲜鸡蛋。
我们楼分到一箱完整的鸡蛋,其中还有一盘蛋缺了两个破了一个,作为志愿者的我必须把最好的留给大家,保证其他人的鸡蛋完整无破损。糟糕的是我答应转给人家一盘蛋,但告诉她不好意思少三个时,那个姐姐竟然丝毫不介意地要了。来拿的时候她兜里还放了三个鸡蛋,熟练地把它们补放在盘里,然后送给让她代买的老人。那一天,我们迎接和传递的好似不是鸡蛋,而是爱心的接力和至高无上的荣誉。
用两G流量完成爱心募集
小区里有一个阿姨,总是笑嘻嘻的,每次志愿者群发布任务总能看到她说“我来”。那天我们需要完成一批小区急需消毒用品和防护物资的募捐,需要有一个团长。我们物资管理小组合计了一下,都不太方便做团长,于是又听到她很爽朗地笑着说“好的,我来,千芊你帮我。”我爽快地答应了她。
阿姨不会玩接龙、也不会团购、没有货源、更没有组织经验,她有的只是勇敢的承担和付出的热情。最后工作井然有序地完成了。她平日里的手机流量对于我们来说只够发几张照片原图,但是在晚上9:30 的楼道里,我们一起在半小时内完成了链接设置和上千件物资的募集,两天之内完成收货验货,一周之内完成90%募集物资的确认。对,没看错,就是这么高效率。她是一个家庭主妇,此生当过最大的“官”就是这个团长,她不会高科技、不懂数码、甚至连手机都玩不明白,却承担了募集的全流程工作。昨天,我们把物资送到小区每个楼栋的那一刻,每家人都因为她的付出而受益。
一盒安眠药
一对年迈的夫妻,为了配药心生焦虑。记不清是在封控的第几天,大家都处在储备物资不够的恐惧中,大叔彬彬有礼地试探着问我,老伴的安眠药没了,可不可以帮忙问一下怎么办?
刚开始封闭那几天,就医难、出门难、供给难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于是我在志愿者群里问:我家老人常用药没了,请问怎么办?于是手机不停地闪动出信息,大家都颇有经验地分享着自己熟知的方法。最后我试了5个App依然没有办法买到安眠药。
此时,一个信息让我亮了眼睛,“你家老人用什么药?”我把药名拍给她后,她毫不吝啬地拿出一盒分享给我们。我告诉老人时他们很感动,悬着的心有了着落。那一刻老人的脸上又出现了以往的轻松和愉悦。
退休志愿者
有这样一位退休姐姐,叫她姐姐是因为她看上去真的很年轻,与实际年龄不相符,但事实上她去年就退休了。每次志愿活动、保供物资发放、小区会议都有她的身影。
我见过她和一个苗条的小姐姐吃力地拿着大箱物资和整袋大米挨家挨户送的身影,见过她送抗原、领物资的身影。有一天发放抗原时,她腰痛到蹲下捡东西都有点困难,但是,当大家讨论楼道消杀时却又挺身而出接替另一名志愿者。那一刻我破防了,在这个大家觉得搬运工作应该是男壮劳力做的年代,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冲在前面保护我们的,除了青壮年,还有退休老人、娇弱的小姐姐......
热血并不是未来的荣耀,或者踏上领奖台那一瞬间耀眼的光,而是那个目标带给我们的炙热,那种即便为难自己还依然坚持的执着,那是仁爱的力量,也是让我们带上光熠熠生辉的力量。
上海,这座有趣的城市,这座我们热爱的城市,这座许多人口中可望不可及的城市,正在经历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挑战,而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身在其中。幸福或者不幸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多付出一些努力,世界就会多收获一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