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邦16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住在同一栋楼,此前可能并不知道邻居的名字,可能未曾见过面。一场疫情打破了钢筋混凝土的隔阂,他们活跃在小区里,组成了一支志愿者团队,把楼里的各项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原本交流不多的邻居们走出房门、打开心门,互帮互助,这里充满温情与团结。
邻里互守望 “微光”有力量
建邦16区小区有15幢高层楼,在小区封控管理刚开始,16号楼在楼长陈昭轩就深深体会到,建邦居委会要对接好几个小区,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所以他主动号召楼里组建楼内志愿者团队,管好楼栋内的事务,很快,志愿者队伍集结。邻居们的挺身而出,让楼内工作更有了底气,针对组织核酸检测、保供民生等邻居们普遍关心话题,组建完成核酸检测、关心关怀组、物资团购组、物资搬运组等4支志愿者小分队。核酸检测组负责配合居委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及抗原统计工作;爱心关怀组重点关怀楼栋内老弱病残孕群体,帮助解决居民在生活上的困难;物资团购组及物资搬运组负责楼栋内生活必需品的团购及物资搬运分发。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目前楼里志愿者人数已经有14人。楼长小陈说,虽然自己有亲属在做志愿者的时候不幸被感染,但是这个时候不能退缩,我们年轻人要做的是尽可能的防护好自己,然后去帮助别人。“作为年轻人能在封控的日子里为楼里的邻居服务,我很有成就感,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难忘的一段时光。”
线上线下 织就楼内“防护网”
核酸检测对于小区及志愿者工作来说就是一场考验,为避免人员聚集增加感染风险,16号楼志愿者根据底层大厅的结构,反复确认楼栋下核酸检测走动点位,制定合理科学的路线,并首创了“线上线下”双线志愿工作模式,共同织就检测“防护网”。核酸检测组由2位线上“云志愿者”和4位现场志愿者组成,“云志愿者”分别负责为楼内居民答疑解惑和做好核酸检测前的准备工作;现场志愿者负责门禁呼叫、点位引导、核酸扫码和应急补位。整个核酸检测过程井然有序,有效避免了居民聚集和交叉感染,获得了居民的广泛认可。
小楼组大能量 暖暖邻里情
楼栋里志愿者拧成一股绳,织就邻里情。除了做好各自志愿岗位,爱心关怀组还排摸了楼内需要帮助的老人,定期联系,包括独居、高龄老人,帮助有需要的老人线上代付款购买生活物资,解决老年人因不会手机购物造成的不便。大宗团购组实时汇总发布小区团购信息,组织楼内居民有序团购生活必需品,并由青年“壮劳力”组成的物资搬运组进行有序分发。居民们被志愿者积极乐观所感染,疫情以来紧张的情绪有所缓解,大家还在楼道里设置了“以物换物”爱心角,将自己富余的生活物资贡献出来,让邻居各取所需,也进一步增进了邻里关系。楼内还举行了抗原摄影创意大赛,大家奇思妙想为隔离生活增添乐趣。
特殊时期隔离的是疫情,隔离不了的是邻里间守望互助的温情。志愿者的无私奉献,邻里间的挺身而出总能给彼此的内心带来无比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