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行
踏上社会后的第一份职业,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记得,但是选择这个职业的初衷,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焦李昱,春生居委会的一名年轻党员,始终记得选择居委工作的那份初心。感动于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的无私付出,今年刚毕业的她毫不犹豫投身于为人民服务办实事的一线工作。专修法学经济法的她,现在负责春生居委民政和老龄工作,耐心倾听社区老人的诉求,灵活将专业知识运用到社区工作中,踏实的工作作风让社区居民很快就喜欢上这个年轻的姑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对于这个刚踏上社会的女孩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时间紧、任务重,缺乏社会经验,是她的弱项,又是激励她的动力,背起小行囊,焦李昱冲在人口普查工作的第一线。白天碰不到住户,就晚上再入户排摸,赶不上回家,就靠外卖解决吃饭问题,经验不够,腿脚来补。为了搜集详实的信息有时只能靠守,一守就是几个小时,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点亮了人口普查作战图上一块块信息盲区。
焦李昱的成长背后是春生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辉的守护。保证每一名社区工作者的安全是他的职责,小焦每晚挨家挨户地入户摸底和登记,都有他的陪同。他说,我们要关心和照顾好他们,要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历练,也要理解、帮助他们,让他们在工作中保持快乐,让这些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
新老党员的搭档,年轻人的冲劲和年长者的经验,让春生居委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入户摸底任务,目前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登记工作。
最好的礼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人口普查队伍中,活跃着这样一群普查指导员,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各个居委,不厌其烦地为居民区普查员解答各种问题,陪同普查员一起上门入户摸底和登记,辅导工作结束后,还需要将搜集回来的信息整合上报、清点比对、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指导。
张菊作为虹口区最大保障房彩虹湾地区的人口普查指导员,承担着指导彩虹湾地区虹湾、虹纺、虹馥、虹彩四个居民区保障房、公租房以及动拆迁人员的信息排摸、采集、比对和登记等。每日高强度的工作,让她废寝忘食,甚至连自己生日也忘了。那天,张菊还是如往常一样,在陪同入户摸底后,回到街道人普办准备继续完善当日信息登记,桌上的蛋糕让她惊喜不已,原来街道人普办的同事悄悄合买了蛋糕,为她庆生。匆匆忙忙吃上一口蛋糕后,张菊顾不上休息,又和其他同事一起赶到居委开展入户摸底质量验收工作,加班加点到很晚才回家,来不及和家人庆生。
“街道入户摸底工作顺利通过市检查组质量验收,这是对我们所有普查‘两员’平日辛苦付出的认可,也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
别怕,我们在一起
黄敏是逸仙居委助残条线的工作人员,平日里她为社区残疾人员的家庭忙前跑后,提供服务,大家都喜欢叫她黄阿姨。人口普查工作开始后,她主动请战,天气、距离都阻挡不了她挨家挨户排摸的脚步,疲倦、压力仿佛和她无缘,大家都开始喊她“拼命三娘”。每天都是精力充沛、乐观豁达的黄阿姨其实今年8月刚失去了爱人,儿子还在念书,家中的不幸却让她更坚定要过好每一天,要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一天,在完成自己所属辖区的登记表录入后,黄阿姨罕见地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提交了请假单,并上交了自己管辖的电子设备,说是去休养几天。一开始大家都觉得,黄阿姨实在是太累了,也该休息几天。后来接手她工作的普查员在整理她的普查背包时发现了一张遗落的体检报告,才让大家恍然大悟,被称为“拼命三娘”的黄阿姨突然请假原来是身体不适,而她一直不愿耽误人口普查的工作进度,直到完成手上所有登记表录入后才默默请了假。
得知消息后,逸仙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主任和其他居委干部积极捐款、捐物,帮助她渡过难关,祝愿黄阿姨早日康复,继续抒写美好的人生画卷。
不破楼兰不收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历届人口普查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全部数据都必须用电子终端设备采集。普查员不仅要懂普查业务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移动终端和手机小程序的操作。不少普查员,人老心不老,他们认真参加培训,虚心讨教学习,很快就掌握了电子设备的操作,参与支持人口普查工作。
沈如伟是一名来自镇北居民区的普查员,家中三代同堂,退休在家后,他就是家里的“买汰烧”,为了做好人口普查工作,他把做了好几年的“老饭店”工作丢给了老伴。
沈如伟负责的块区房屋出租户较多,这些租客以外地来沪打工人员为主,有快递员、外卖员、保安、保洁员等,工作时间不定。沈伯伯多次上门未果,贴预约单留言预约上门时间,也常常得不到反馈信息。沈伯伯不厌其烦,与周围邻居聊天,和小区门卫套近乎,多方打听这些租户的出行时间规律,最后是晚上十一点多在门口蹲守租户归家,或是一早六点守在门口等待他们出门,通过“围追堵截”及时尽快采集了第一手资料。
沈伯伯说,既然接了人口普查工作,就一定要坚决完成任务,难碰面的“钉子户”,一个一个去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