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星河里 你我皆是光
今天,当我们站在苏州河的晨风里眺望陆家嘴的天际线,当我们漫步在鲁迅公园的梧桐树影下,当我们穿行于北外滩的流光溢彩中,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在黄浦江畔回响——虹口,全国文明城区!
历经七年磨砺,虹口以“首创必成”的决心、“为民靠民”的初心,终于将“全国文明城区”的金字招牌捧回。而这份荣光,属于每一位在街头巷尾弯腰捡起纸屑的你,属于每一个在社区微信群提醒垃圾分类的你,属于深夜为流浪猫安置小屋的你,更属于七年来用点滴行动为这座城市注入温度的70万虹口人。
这七年,我们共同写下一部“人民史诗”
记得四川北路上那位总在早高峰举着自制标语提醒“文明行车”的银发爷爷吗?记得在风雨中陪您人文行走的“文化三地”志愿者吗?记得嘉兴路街角那面被居民亲手绘满彩虹的“睦邻墙”吗?这些散落在虹口大地上的文明碎片,像星星点点的萤火,汇聚成了照亮城市的精神星河。
是你们,在38℃高温下为建筑工人递上凉茶的便利店店主;是你们,把共享单车摆成“爱心”形状的放学少年;是你们,坚持二十年为孤老送餐的“老伙伴”志愿者……七年的创城路,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70万虹口人的“大合唱”。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志愿蓝,那些在“创文曝光台”中留下的5000多条珍贵意见,那些在微信群里刷屏的“我来帮忙”,那些悄悄修复的社区长椅,都是你们写给这座城市最美的情书。
文明创建,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此刻,当我们手捧“全国文明城区”的奖牌,比庆祝更重要的是思考:文明究竟是一块奖牌,还是一种呼吸般自然的生活?
在北外滩的建设工地上,塔吊正在勾勒未来城市的天际线;在瑞虹新城的咖啡馆里,年轻人讨论着元宇宙与碳中和;在江湾镇街道彩虹湾新城,又一户居民即将搬进新居……这座流淌着红色血脉、承载着海派文化的城区,正站在新百年的门槛上。我们期待的文明,不应停留在“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的底线标准,而应成为根植于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敢于担当的勇气、为人着想的善良。
向未来,让文明成为城市的“光合作用”
未来的虹口,需要我们一起书写新的文明篇章:让“创建文明”变为“生长文明”,像甜爱路上的爬山虎,礼让斑马线、电梯间微笑、宠物便便袋,这些“文明细胞”自然蔓延;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志愿服务时长,用“文明积分”兑换老字号优惠,让美德善举看得见、摸得着、传得开;在“一江一河”畔建起城市书房,在旧里弄堂开设“文明会客厅”,让苏州河的水波倒映出精神家园的星空。
亲爱的居民朋友们,100年前,虹口的青年在五卅运动中用热血诠释担当;40年前,虹口百姓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以勇气闯出新路;今天,我们更要用文明的力量,让这片土地既有“国际范”的摩登气质,又有“烟火气”的温暖底色。因为真正的文明,不在奖杯上镀的金,而在人心里点的灯。
此刻,让我们对自己说声“谢谢”,然后继续出发—— 当您下次为外卖小哥按下“延迟送达”的宽容,当您主动撕掉电梯里的小广告,当您牵着孩子的手把压岁钱捐给山区学校时,请记住:您就是虹口的文明之光,这光永不落幕。
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