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Srini Srinivasan
中文名:施维山
国籍:美国
职业: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首席运营官
站在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DIIS)顶楼的露台,一旁静静矗立着的,是上世纪30年代雷士德工学院保留下来的哥特式穹顶,眼前,白玉兰广场玻璃幕墙倒映着流动的云层。“这种历史与现代交错的视觉体验,正是设计师最珍贵的灵感源泉。”世界设计组织前主席、DIIS首席运营官施维山(Srini Srinivasan)说道。
老建筑里的创新“密码”
拥有超过35年全球设计行业经验的施维山,曾在美国旧金山、印度孟买、日本东京等地创办设计工作室和科技公司。从1999年首次踏足中国,到2022年定居虹口,施维山对上海的国际化气质情有独钟。“25年前第一次来,这里就充满国际范儿,这种开放包容的氛围,正是吸引外籍人士的关键。”
作为世界设计组织前主席,他深谙城市创新密码:“当DIIS邀请我加入时,我就被这座百年建筑吸引。它在现代高楼群中独树一帜,见证着上海悠久的文化底蕴。这种对‘非标准化’独特空间的保留,恰恰为设计师提供了自由思考的场域,无论是制定战略还是孵化创新,都需要这样富有故事感的环境。”
施维山的办公室位于北外滩地标雷士德工学院旧址,这栋始建于1934年的英式建筑曾是上海近代工程教育的摇篮,2022年完成修缮后成为DIIS的创新基地。施维山介绍,DIIS打造的“设计+产业”平台具有独特优势,“我们不仅设立大师工作室、联合实验室,与全球领军企业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还搭建了孵化器,尤其关注AI等前沿领域的初创团队。比如我自己的工作室,既做产品设计也做体验设计,年轻人才在这里既能向行业大师学习,又能直接参与创造城市乃至全球的新价值。”
北外滩的“15分钟创新生活圈”
施维山的生活轨迹也围绕北外滩展开。他将居所选在了离办公地点仅4分钟步行距离的地方,阳台直面北外滩滨江与黄浦江景。从住所到他钟爱的意大利餐厅也只需步行5分钟。“服务员会记得我最喜爱的牛肝菌烩饭配玛格丽塔披萨,这种被记住的温暖,让我们很快融入了本地生活。”他笑着说。
提到这几年北外滩的变化,他说道:“这里的商场业态日益丰富,滨江环境愈发宜人。我尤其赞赏政府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像DIIS这样,让老建筑焕发新生,与周边现代建筑群和谐共生。”
在施维山看来,虹口的活力不仅体现在建筑上,也渗透在城市治理的细节中。他提到,自己和太太都是户外爱好者,只要天气允许,几乎每天都会去北外滩滨江散步,“记得刚搬来时,北外滩滨江还有随意吸烟的现象,现在北外滩的很多重点区域都采取了室外控烟措施,已经不用担心被吸烟者影响。”
设计驱动城市未来
“我热爱在虹口工作生活的每一天。”施维山展望道,随着区域开发,更多高楼将拔地而起,持续吸引全球人才汇聚。“已有不少外地企业因 DIIS 的创新生态慕名而来,这里搭建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构建了世界级设计驱动创新生态。”
在这里,老建筑的历史厚重感与设计思维的前瞻性在这里碰撞,孵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设计思维+生活方式”的未来图景。当青年创客在大师工作室与联合实验室间穿梭,当AI初创团队与跨国企业共研新材料,这座百年建筑已然成为全球智慧汇聚的创新高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创意”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