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北路1856弄的阿瑞里小区是一个有着159户人家、400多位常住居民的旧式里弄。这里人员繁杂,外来机动车辆随意停放,并且存在违章建筑和群租房现象,居民迫切希望“破旧立新”的呼声很高。阿瑞里是四川北路街道永美居民区第三党支部所在的小区,支部有2个党小组,共22名党员。面对阿瑞里存在的问题,党支部以责任区网格为载体,发挥党小组在微网格的主体责任,做了一道“加减”法的计算题,居民们的生活环境也因此改善。
违建做“减法”方便做“加法”
阿瑞里的程阿姨最近很开心,因为她的家门口多了一排公共晾衣架,使她家无处晾晒衣物的问题得以就近解决了,在那之前她一直被搭在这里的违章建筑所困扰。
程阿姨的邻居是支部里的一名党员网格员,她积极向周围居民了解违章建筑情况,同时发动党员对搭违建的房主进行政策宣传。虽然违建面积不大,但房主却“虚心接受、屡教不改”。于是,这名党员网格员邻居及时上报情况,在相关部门和居民区党总支、第三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对该处违章建筑予以了拆除。同时还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安装了三处公共晾衣架,解决了居民们晒衣的需求。
随着深入走访,党支部发现,因老旧房屋面积小或结构问题,导致许多居民家中没有卫生间,继而来到室外“抢空间”,形成了成片的违章建筑。为此支部进行了多次上门劝说和法治宣传,最后会同街道相关部门制定了一套精细化的整治方案,即私自搭建的空间必须拆除,同时通过改造把这些住户的卫生间放进屋内。现在不仅存量违章建筑消失了,拆违后的弄堂空地也得到了美化和修整,周边居民们的生活也不再被这些违建干扰了。
群租做“减法”安全做“加法”
群租问题一直是阿瑞里小区的一个安全隐患,群租房内人员聚集、私拉电线、违规改建、大量电瓶车违规充电等就像给小区里安装了一个“不定时炸弹”。
贺阿姨是支部里的一名党员志愿者和网格员,她家附近的楼内便有群租现象。由于经常见不到房东,因此无法直接处理此事。于是,贺阿姨每天留意该处群租人员的进出情况,并在发现房东出现时第一时间告知党小组长或党支部书记。这样的“信息网”使得一场场由居民区党总支会同街道职能科室、公安派出所、消防支队、城管中队等组织召开的群租房主法治约谈得以进行。“尽快恢复原貌”“群租租客自行清退”“电路必须整改”……支部党员又化身“老娘舅”,反复上门沟通,与执法人员采取的行政措施相配合。这样软硬兼施的综合策略,终于让两个较大规模的群租房消失了,困扰居民的群租问题终于解决了。
志愿力量做“加法”小区无序做“减法”
阿瑞里小区进行了整治与改造之后,硬件设施得到了质的提升,而人的“软环境”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支部的两个党小组积极招募潜在志愿者,增进睦邻情谊,组建了一支以党员为骨干核心的2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以党小组为单位,阿瑞里小区的志愿者数量实现“加法”,顺利地实现了新老交替和志愿者精神的传承。
志愿服务社区的党员队伍力量增强了,小区的综合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以前,阿瑞里小区人员出入无序、共享单车随意停放、社会车辆随意进入等情况把小区变得杂乱不堪。为此在党支部开展了一场全覆盖的居民征询活动后,小区技防措施全面升级,在两个出入口安装电子门禁,并制订了门禁卡发放和使用权限规定。停车空间重新划线,采用每户登记制度,将非本小区的社会车辆全部拒之门外。党支部还督促保安落实陌生人拜访登记制度,并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自治团队开展日常巡逻。“曾经可以随意出入的‘无人之境’,现在人流比之前几乎少了十倍,可以说是真正做了一个减法”,永美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黄昌伟这样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城市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永美居民区第三党支部坚持将老百姓的口碑作为衡量工作的金杯银杯,巧用“加减”法破解了社区治理顽疾,让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