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雯珵)
穿着专业生产用服,戴着手套和口罩,在云南马关县马白镇南山幸福社区扶贫车间,余入琼正和她的同事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制作口罩。40岁的余入琼往年都是去广东的五金厂务工,每月能赚三四千,如今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帮她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足不出县能致富”的梦想。
云南省东南部的马关县是一个集边境、民族、贫困、山区、老区、原战区为一体的县份,综合贫困发生率曾高达21%。自虹口与马关县结对帮扶以来,充分利用东部地区资源优势,重点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助力马关脱贫。在各方努力下,今年5月17日,马关县退出了贫困县序列。
120人实现就近就业
余入琼所工作的马白镇南山幸福社区,是马关县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安置应运而生的一个新社区。社区门口扶贫车间上的对联格外写实:“扎根边疆心系中央,门前打工生活轻松”。据了解,自2018年至2020年,从促进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角度出发,本区投入财政资金,成立了三个扶贫车间,帮助群众在群山中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目前,扶贫车间占地1725平方米,建筑面积1402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44.98万元,帮助当地群众120余人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余入琼说:“这里工作环境好,收入也和出去打工赚得差不多,所以就在这里做了。以前在广东做,一年回来一次,现在老家有厂了,放假一个月回家一次,有时候一个星期就能回家一次,方便多了。”
转产口罩支援一线
今年年初,疫情来袭,扶贫车间变身“口罩工厂”支援一线。云南康贝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敦伟回忆:“疫情来了,这里买不到口罩,政府工作人员问能不能做口罩。我说可以,只要有材料,我们为家乡做贡献,没有什么不可以,辛苦点没关系。”
下定决心后,王敦伟进行口罩车间装修,随后引进设备,来自上海的援滇干部想办法落实生产许可证。本区专门划拨扶贫资金,对扶贫车间第二厂区进行援建。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第二厂区很快被改建成了“口罩工厂”,增设30个就业岗位。如今,“口罩工厂”已步入正规化、规模化发展的轨道,拥有10万级净化口罩生产车间和两条流水线,口罩日产量20余万只。
“口罩工厂”建成后,本区继续在产销对接上下功夫。区卫健委工作人员到马关县考察,在了解当地产品后,鼓励医院在同等的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的产品,为消费扶贫工作做贡献。本区援滇干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副县长徐维纲表示,对于当地企业来说,产销对接也为它们将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安居乐业,幸福社区。接下来,本区将继续帮助马关做大、做强扶贫车间和扶贫工厂,引导产业合作、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创特色、树品牌,增加当地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