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学生正在专心制作“鲁班锁”(翁磊 摄)
(记者 张雯珵)
“鲁班锁,又称孔明锁、八卦锁,是中国古代民族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日前,广中路街道举办了一场“海上遗韵非遗课堂”,专门邀请了非遗传承人,教孩子们制作“鲁班锁”。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根木头经中国传统婚俗木制品技艺传承人何又圣刨平、开凿、拼搭后成了一把严丝合缝、可拼可拆的鲁班锁。在何又圣的指导下,孩子们也尝试着用锯子切割木条,开凿拼搭,切身感受中国“魔方”鲁班锁的魅力。广中社区学生表示,尝试制作鲁班锁加深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
何又圣说,相传由鲁班先生发明的中国榫卯非常有名,孩子们在“海上遗韵非遗课堂”上能自己动手制作“鲁班锁”是非常好的一种传承非遗文化的方式。何又圣希望,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非遗文化这一智慧结晶能被不断传承下去。
据悉,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海上遗韵非遗课堂”还将推出葫芦灯制作、剪纸体验系列课程,进一步丰富社区暑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