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殷建华
“红糖、果皮、水的配比是1:3:10,果皮制作酵素大家要记清楚!”在上海粤海大酒店的24楼,主管吴丹东每周都要仔细嘱咐新入职的同事。“给新入职的员工培训制作酵素是我们为了适应垃圾分类的新形势,也是出于绿色环保的企业理念推出的举措”,总经理徐彬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以来酒店全员培训,并通过赠送酵素、开展DIY活动,向就餐、住宿的客户推广绿色环保生活理念达数万人次。
让湿垃圾变废为宝
粤海酒店自制环保酵素起源于三年前一次外出学习。由于该酒店主营业务为餐饮和住宿,后厨每天都会产生40斤左右果皮,于是酒店便组织各部门主管去无锡湖滨饭店学习环保酵素制作。
负责后厨的吴丹东学习回来就开始带着同事动手制作,“配比、温度、制作材料的选择都有讲究”,经过多次试验比较,他们发现菠萝皮做出来的酵素原液最香,“24-26度最适合发酵,大概三至六个月就可以做成酵素”,而且环保酵素在清洁去污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有重油污的地方,蘸上酵素,一擦就干干净净了。同时,和普通的清洁剂相比,它没有添加大量的化学剂成分,对直接接触使用的员工皮肤能起到保护作用,排放出去后也不会污染环境”,对酵素的好处深有体会的吴丹东举起双手给记者看,她左手由于经常接触酵素原液,原来的老茧没有了,皮肤蜕皮现象也没再发生过。目前粤海酒店在后厨、客房、员工宿舍等地已用酵素部分取代了传统的清洗剂,酒店每月的清洗剂使用量锐减至原来的一半。
在酒店今年新建成的环保酵素工作室里,二十多桶酵素原液正在制作中。记者注意到,酒店在墙上张贴了酵素制作要领,从酵素原材料选择、制作流程到注意事项,一应俱全。“我们正在与香港理工大学的教授合作,进一步研究内在的原理及产生的菌种是否安全等问题,把经验上升为理论,争取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徐彬说。
推“环保达人”养成计划
一向重视环保的徐彬曾带领员工参与黄浦江源头保护公益项目,该酒店与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协会联手推出国内首个酒店主编的《酒店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并在芬兰举办的“2018室内空气净化、室内通风及设备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分享。徐彬说,水和空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好水和空气就是守卫绿色家园。垃圾分类是政府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她告诉记者,每天酒店会产生大量的湿垃圾,通过源头干湿分类,果皮制作酵素,可以培养酒店员工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同时,为了助推垃圾分类,酒店今年开始在大堂处专门开辟了一个展台,展示酒店自制的环保酵素并向客户免费赠送,目前1000瓶已赠送完毕。酒店还深入本区江湾镇街道向社区居民推广环保酵素制作方法,在母亲节期间邀请就餐的客户现场学习酵素制作等。在酒店的影响下,每一个员工都化身成了环保酵素的推广志愿者。“我向朋友赠送了一瓶酵素,最近她主动来和我学习制作酵素。”客房部的主管陈赛娟说。新入职员工小李笑称,利用果皮制作酵素既充满趣味性,又很实用,以后会教家人学习制作。
区旅游协会负责人闻学连表示,粤海酒店利用果皮制作酵素对大家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传递绿色环保理念都起到了示范作用,日前协会已将粤海酒店的经验向虹口所有酒店进行了推广,未来希望有更多酒店能在垃圾分类活动中探索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