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浦艳)
“大家知道吗,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明确规定:女职工在孕期或者哺乳期不适应原工作岗位的,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调整工作岗位……”日前,在提篮桥街道逢源居民区活动室,“小黄鹂”市民宣讲团成员许玉萍正在帮大家盘点职场女员工的权益,听讲的除了有小区的妇女同胞,还有其他社区的党支部书记等。
提篮桥街道市民宣讲团成立于2008年。多年来,成员坚持结合居民需求和时事热点,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受到居民欢迎。近日,街道将32个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全部纳入这支队伍,并正式命名为“小黄鹂”,旨在以“小黄鹂”的清越之声唱响主旋律。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自2008年成立以来,提篮桥街道市民宣讲团的成员坚持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数百场宣讲活动。这其中,就有宣讲团“元老”、逢源居民区党支部原书记许玉萍。居委会工作千头万绪,但又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许玉萍有着十几年的社区工作经验,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宣讲,不断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与交心。
逢源居民区是个老城厢,租住在此的外来人口较多。如何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成了许玉萍重点研究的课题。通过走访调查,她拟定了一份《告新居民书》进行发放,同时向这些新居民宣讲卫生文明方面的要求,并告知居委会的地址电话,便于他们遇到问题时及时问询。此外,她还定期举办健康培训或者心理培训讲座,为这些社区新成员答疑解惑。
如今,经验丰富的许玉萍成为了宣讲团新人的学习榜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许老师的座右铭,希望年轻成员都能以她为榜样,让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好。”“小黄鹂”市民宣讲团团长赵丽华笑着说。
做一名“赶时髦”的宣讲员
近年来,随着宣讲团成员的年龄增长,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单一、创新不足等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小黄鹂”市民宣讲团的扩容升级摆上了议事日程。最终,提篮桥街道将32个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全部纳入宣讲团队伍,“这些党总支书记基本都是‘80后’,这样一来,宣讲团的年龄结构、人员组成等进一步趋向合理,展现了我们年轻的居民区书记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以及‘人人参与’的志愿服务精神。”
晋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戴幸一就是新成员之一,“加入‘小黄鹂’市民宣讲团,我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戴幸一告诉记者,作为一名“80后”,将以更年轻、更敏锐的触角,做一名“赶时髦”的宣讲员。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以“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街道还会在近期开展相关培训,帮助新成员们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宣讲员。
“我觉得我们宣讲时案例要新颖生动,同时语言也要鲜活,这要在业余时间多加练习。”“现在微博微信被应用得如此广泛,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宣讲等活动,我觉得会受到居民的欢迎。”“小黄鹂”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似乎已经跃跃欲试要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