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箐)
5年前,一场造成30万损失的火灾,引起江湾镇街道安委会对汽修行业安全的思考。江湾镇街道安委会对汽修、闲置厂房以及危化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抽查,发现汽修行业存在喷漆间从业人员未参加危化品从业人员培训的隐患较大,占总体隐患数量的30%左右。为了消除隐患,街道制定并且采取了技能干预、健康教育、添置器材以及环境干预等措施。
至今,辖区内已有24名油漆工考取危化品从业人员上岗证。
建立持证上岗制度
2011年12月16日,江湾镇地区某汽修厂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烧毁车辆一部并造成经济损失30余万元。警方经调查发现,油漆工的不当操作是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悉,油漆工王某完成喷漆作业后,把用过的报纸和剩余的油漆桶遗漏在喷漆场所内,这些易燃物质遇热后燃烧。“其实,这个油漆工是没有危化品从业人员上岗证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所以他对错误的操作行为没有概念,而且汽修车间的温度本身就很高,你一疏忽,事故就可能发生了。”项目负责人姜海燕告诉记者。
2012年起,由汽修行业龙头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组建而成的“汽修行业安全互助小组”对江湾镇24家汽修厂进行排查,发现江湾镇街道每个汽修企业平均都有一间以上的喷漆间,但是喷漆间员工持有相关操作证人数竟为零。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们马上通知这24家汽修厂的负责人来街道开会,要求所有汽修企业的喷漆间操作人员必须参加专业培训,通过考核后持证上岗。”姜海燕说。然而,这些汽修厂大多是私营单位,一次会议宣传后,他们大多无动于衷,直到项目组主动上门教育,他们才开始意识到喷漆持证上岗的必要性。
“这张上岗证让我觉得自己的地位高了,我也是靠技能吃饭的人了。”场中路某汽修厂的油漆工李师傅这样说。李师傅5年前从江苏徐州来沪打工,一直从事喷漆工作。他说自己之前完全不知道有类似的专业证书可以考,通过培训,他学会了规范的喷漆操作,知道了进入喷漆间时一定要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具,不能在喷漆间内摆放易燃物品等规定。
实行安全生产“双保险”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场中路的南空汽修厂。车车间内,38度的高温瞬间让人汗流浃背。
“事实上,汽修工人还是比较容得职业病的,所以我们规定每位工人都要进行岗前、岗中和离岗三个时期的体检,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平时也会给他们发放劳防用品。”业务部负责人吕侠龙说。为预防职业危害,南空汽修厂配备了6台吸尘打磨机,替换原先的旧产品。新型的打磨机自带吸尘装置,打磨的同时将细小的粉尘颗粒吸入机器中,减少了打磨机产生的粉尘危害。2000多平方米的车间内,有序摆放着26组灭火器具,灭火毯、灭火瓶等设备被固定在明显位置;干磨机、举重机等设备的操作图张贴于墙面,一目了然。各个设备旁都配有一张点检表,每天都有专人进行检查,另外,车间内还设有反光防撞条和坡道增设防撞柱。
走近一个汽车维修点位,梯子形的安全防护凳引起了记者注意。吕侠龙介绍说,这是南空汽修厂自己研发的安全防护凳“马凳”。在举升操作机原有安全防护设备的基础上,马凳为汽修工人建起又一道安全防线。“万一举升设备发生故障导致车辆坠落,防护凳可以起到搁置缓冲的作用,确保车下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项目推进至今,江湾镇街道辖区内的汽修行业再也没有发生过因喷漆间员工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火灾。对此,姜海燕表示,通过项目实施,一些企业不仅完善了自身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还改善了车间安全作业的环境,降低了伤害事故的发生和职业健康危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