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友晟)
“昨天夜里落雨,报纸淋湿了,侬等歇,我去把报纸换掉。”记者一进门,一位穿着夹克衫、打着领带的矍铄老人笑着对记者说道。一把钥匙、一块抹布、几份报纸,自从答应了居委会周书记的嘱托,二十多年来,管好家门口的报栏成了许馨德老人每日的“必修课”。
为了20年前一句承诺
二十多年前,许馨德刚退休,吴二居委(现为海宁居委)的周书记找到他,“老许啊,阿拉居委打算搞个宣传栏,就在213弄的门口墙上,你看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和我们一道做?”许馨德一听,觉得是件好事,当即就应下这个工作。
“后来宣传栏改成了报栏,周书记也退休了,但这个活我一直放在心上。”每天早晨收到报纸后,许馨德就会拿着一把钥匙、一块抹布、几份报纸来到报栏前,打开报栏的锁,先用抹布把报栏玻璃上的灰擦干净,“看报纸的人大多数是年纪大的,玻璃不擦干净,老年人看不清爽。”说话间,老人把报栏内外仔细擦了一遍,把过期报纸拿下,换上当天报纸,再小心翼翼地锁上报栏。
这些简单的动作,许馨德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哦,他从来没间断过。”隔壁邻居这样告诉记者。
“用心了事情就做得好”
对于报栏里的报纸如何摆放,许馨德着实费了一番功夫。除了更换当天报纸,观察看报的人也成了许馨德的工作之一。
“我会观察哪个版面看的人最多,根据这个来调整把哪个版面贴在最显眼位置。”有时报纸版数多,许馨德就把报纸小心裁开,再分别张贴到报栏里,“要让来看报的人看得更舒服。”许馨德说,有一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为人民服务。年轻时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退休回到居委办报栏,同样是为人民服务,事情不分大小,关键在用心,“用心了事情就做得好。”
现在,213弄门口的报栏声名远扬。不仅仅是弄堂里的居民,报栏还吸引了其他居委的居民,“隔壁居委的人也经常跑到我们这里来读报,他们都说我们办得好,能有人肯定我的工作,我就高兴啦。”
来看报就是最好的报酬
二十多年的风吹日晒,报栏和许馨德一起慢慢变老。报栏里衬着的木板腐朽了,门上的锁松动了,许馨德从家里找出榔头、钉子,对着报栏敲敲打打,可是修理“外行”的许馨德治标不治本,没过多久,报栏还是坏了,这可急坏了许馨德。隔壁五金店的小夫妻听说了这件事,帮他修好了报栏。小夫妻说:“老伯伯,您一直义务做志愿者,那么多年我们看在眼里,我们向您学习。”
有一次,一位经常来看报的老读者和他闲聊时打趣说,你管报栏这么些年拿钱了吗?居委会给不给你报酬?许馨德笑着对那位老读者说:“有‘报酬’的,你们都来看报,看得高兴,就是给我最大的‘报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