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跑遍了全上海,终于在这里买到了!”姜俊的报摊前,经常能听到读者这样的感叹。26年来,他所在的虹口邮政支局报刊门市部,以报刊品种又多又齐,以及预约售报、外出留报、电话约报、代寄报纸、送报上门、套报预售等特色服务,吸引了无数读者慕名而来。无论读者有何困难他都能一一帮助解决,在读者的“追捧”下,他销售报纸的年流转额达到了55万元,被许多读者亲热地称呼为“卖报状元”,他也因而多次获得“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冷门”报刊常年有
对于热门报纸,理所当然多进多销,而对于冷门的如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报纸,只要有读者需要,姜俊仍然坚持进报。
曾有一位在电子仪器厂工作的读者,迫切想购买一份无线电专业报纸,但走访了多家报摊无果后。他找到了姜俊的报摊,这次他没有“白跑”,“终于在这里买到了!”,在递上报纸的一瞬间,姜俊明显感觉到了对方“眼前一亮”。更令其意想不到的是,这份报纸还为这位读者成功解决了技术革新上的一个疑难问题,令他激动不已,特地前来向姜俊“报喜”。
26年来,这样意料之外的惊喜有很多,“终于在这里买到了!”一句话给了姜俊莫大的鼓舞,尽管“冷门”报纸的内部处理手续麻烦,销售额也可能为“零”,但只要有一二位读者需要,他仍然坚持着,久而久之,他那不足5平方米的“档口”已被500多种报刊塞得满满当当。
“做读者的有心人”
“晚报两份、老年报两份!”老主顾一进门,不用开口,姜俊就会边“唱票”边将报纸整理出来递给顾客,“做读者的有心人”是他长期以来的座右铭。因此,尽管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位顾客,但每一位老主顾的购报习惯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而遇到业务繁忙时,老顾客们也会“自助取报”,彼此默契且信任。
随着报摊口碑越来越好,一些对报刊有特殊需求的读者特地从闵行、嘉定、金山等区县赶来,高峰时客流量达到了1000多人次,甚至还会出现排队购报的“盛况”,为减少读者等候时间,姜俊把100多种报纸的定价背得滚瓜烂熟,有些顾客一下子买上10余种报纸,取报的瞬间,他已经把价钱算好了,一位有心的读者曾经看表计算其卖报的速度,1分钟能成交20多笔生意,戏称这项纪录能够入选“吉尼斯大全”。
“追随”姜俊廿六载
整理报刊间隙,姜俊往手上涂了点“百雀羚”,记者发现,他那皲裂的手心上沾满了油墨,结成块状。看着让人颇为心酸,“每天要接触千余份报刊,难免会沾点‘墨香’。”姜俊坦然一笑。
一天下来,姜俊需要清点大量的硬币,尤其进入寒冬,皲裂的手隐隐作痛,见到此情景,一些老读者主动要求帮其清点,让其感动不已。还有一次,几位老读者来到他的摊位前,发现不见他身影,打听下来得知其生病住院了,于是,他们就拎着水果、蛋糕去邮电医院看望,“我们都跟了他26年了!”70多岁的方先生告诉记者,从“简易报摊”到如今的“门市部”,他一直是姜俊的“忠实读者”,就算举家动迁到外区,依然定期过来买报。或许在他们眼里,姜俊早已不是一名售报员,而是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位老朋友。
(沈春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