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四川北路街道余庆坊社区居民余阿姨因不堪“广场舞”之扰,成了一名“反舞者”,不仅与跳舞大妈们“红了脸”,还一度“吵”到了居委会;而如今,她却加入了这支队伍,“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挺舞者”,每天晚上,余阿姨都会和其他大妈一起,相聚东泰广场携手共舞。
在广场舞大妈与附近居民水火不容之时,处理矛盾“一刀切”的方式往往难以奏效,四川北路街道余庆坊的居委干部们尝试着建立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多次牵头、耐心协调,矛盾双方终于“卸下”怒气“坐”在了一起,充分沟通、平等协商,各方利益诉求找到了平衡点,从而关于广场舞的种种抱怨、纷扰逐渐消失了。
化整为零 主要矛盾先解决
“愤怒的居民强行上前关闭音响,甚至扬言要砸掉,若不及时控制,后果很严重”,回忆起四个月前的一幕,居委干部俞菁至今心有余悸。事后,居委干部们将双方拉到“居委议事厅”,虽然双方都有“和解”的意愿,但刚坐下,立马“火药味”十足,居民代表认为,广场舞播放的音乐声音打扰了其休息,必须立即“取缔”;舞队阿姨则说音量已经调到最小,居民们应该克服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第一次协调谈崩了。
“将矛盾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第二次协调时,居委干部们改变了工作策略,分别找他们谈话,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充分听取了双方意见之后,“一揽子”解决方案“出炉”了,对于舞队,双方都明确扰民肯定不对,“必须得搬”!更何况在三米宽的弄堂里,既阻碍通行,来往的车辆又使他们跳得有些“步步惊心”,居委提议“限期一周”搬走,另找他处,舞队表示接受;对于受扰居民,居委则建议他们暂时克服下,给舞者搬出去的时间,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矛盾的解决露出了一丝曙光。
合二为一 整合资源易管理
除了矛盾突出的“弄堂舞”队之外,在长春路上,还活跃着另一支广场舞队,领舞的是周阿姨,相比“弄堂队”,这里管理相对规范,但也会有零星的居民前去居委反应“扰民”,“何不让两支队伍合并归一,这样不仅能帮助‘弄堂队’走出弄堂,在声音上也好操控些。”居委干部想到了这一妙招。
于是,居委干部们找到了周阿姨,开始她有些顾虑,“一下子增加这么多人,怎么管理?”但在居委的劝说下,身为街道的平安志愿者,她也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因此点头答应了。在第三次协调会上,居委召集了“弄堂队”、居民代表和“周阿姨队”,举行了“四方会谈”,两支队伍就合并方案很快达成了共识,居民们也对解决方案颇为满意。
但随着人员的增加,长春路也很快显得颇为“狭窄”,若不及时另觅他处,恐怕与周边居民新的矛盾将一触即发。
峰回路转 多方努力终结果
由于余庆坊地处寸土寸金的四川北路商圈,适合跳舞的场所确实难觅。东泰广场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选项”之一,场地开阔,周边也无居民区,但周阿姨们遂又担心搬去之后会产生新的问题,居委获悉后,与市容环卫、城管等方面联系沟通,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在取得多方谅解同意后,最终顺利定了下来。
“新场地要有新气象。”在移步东泰广场之前,周阿姨给她的团队们来了个“约法三章”,在活动时间、地点、音乐音量等居民关心的问题上分别做了规定,同时,周阿姨还给记者展示了一份名单,上边清楚地登记着自己所在的舞蹈队成员姓名、住址和电话。在每次活动前她都会计算人数,对成员的加入和退出进行规范管理。
通过反复协商,不仅居民们“求安静”的诉求得到了满足,大妈们也“跳”的更“舒坦”了。
(沈春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