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爷叔好!”一大早,凉城新村街道科佳居委年轻的专职社工张剑鸣在小区里就和早锻炼的居民打起了招呼。虽然早上8:30才上班,但家住宝山顾村的她还是每天早早地就到居委上班了,她说,早点上班,可以同居民多聊聊,多了解些情况。
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去年本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60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样一次性大规模地公开招聘“都市村官”,这在本市还是第一次。经过岗前培训,这批年龄结构绝大多数在35岁以下,学历为大专以上,包括数名研究生的“都市村官”,去年底正式走马上任,被安排在本区各居委会工作。如今,100天过去了,他们工作得怎么样了,记者日前专门走访了这些新上任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张剑鸣读高中时就立志要当一名社区工作者,于是,读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已经毕业两年的她,原先在一电讯服务商家工作,去年,当看到本区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信息时,她知道实现当初梦想的机会来了,便立即报了名。当得知自己被录取的消息时,张剑鸣着实“兴奋了好几天”。
兴奋过后是实实在在地要与居民打交道了。一天中午临近休息时,家住奎照路679弄7号的一位居民心急火燎地来到居委会,对着正在值班的张剑鸣就说:“侬帮我去看一下,我家漏水了”。看到居民如此着急,张剑鸣二话不说,立即和居民去现场察看,发现这位居民家的整片墙因为楼上漏水都湿了,便马上与楼上居民沟通,并打物业经理电话请维修工上门检查漏水处。经过张剑鸣与上下楼居民的沟通协调,楼上居民对楼下居民做了适当的经济补偿,物业帮其进行了维修,一件原本有点棘手的难题终于在数小时内解决了。张剑鸣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独立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当时自己还真有点紧张,但想到居民有难,我们居委干部就应该尽全力去帮助解决,也就顾不得紧张了。
“有苦有累更有乐趣和成就感”。毕业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同样是“都市村官”的欧阳路街道董家宅居民区党支部副书记的杨琛,对自己上任“村官”100天总结道。
自小有绘画“天赋”的杨琛,应聘来到居民区工作,使她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小区黑板报、街头宣传漫画、直至编辑本区专职社区工作者简报都成了她的“拿手好戏”,也有了一份属于她的乐趣和成就感。然而,除了乐趣和成就感,杨琛坦言,工作中也有不少烦恼和不被理解的时候。
有一次,杨琛晚上上门进行选民登记,见那户人家的灯亮着,就去敲门,好不容易那位女主人来开门,女主人一见是她,还没容她说话,就将门“砰”的一下关上了,任由她喊破了嗓子也不开门。杨琛只得写了一张条子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贴在这户人家的门上。后来通过各种渠道,才使女主人确认了自己的身份,进行了选民登记。
记者了解到,260名“都市村官”补充到居委会工作后,不但优化了居委干部的队伍结构,而且增加了对社区工作的更多思考。三个多月来,年轻的“都市村官”先后写出了《对社区高龄独居老人的调查思考》、《熟人互助,探索小区自治模式》等一批有质量的调研文章,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区民政局副局长吴迪在接受采访时说,“都市村官”补充到居委会工作后,居委工作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也充满了活力。他表示:本区将逐步形成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体制机制,通过综合考核、协同评估、多种激励等方法,采取轮岗、带教、挂职等方式,使年轻的社区专职工作者能尽快地成长。
龙钢 张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