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四川北社区宝安居委的吴国芬,现年63岁,朴实平淡的她,自2003年起,每天节省一元伙食费,持续8年为沪上的慈善助医事业奉献出拳拳爱心。每年岁末,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都会按时收到这笔善款,吴国芬的仁爱之心成为弄巷美谈,大家都为这持之以恒的善举而感动。
“1976年,我得了二型重症黄胆肝炎,一度还发了病危通知书,至今已30多年了。”吴国芬回忆起这段与病魔抗争的往事,“当时与我同院、同病的人都已离开人世,只有我还活着。医生说这是得益于我是女性,年纪又轻,这才侥幸活下来。”仿佛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2003年6月,吴国芬又病了,当时正值非典期间,不敢去医院,就在家里胡乱吃了些药,等到副作用显现后,一切都晚了,吴国芬被诊断为肝硬化。辗转于多家医院,医药费花了不少,所幸治疗得当,病情才逐渐好转。
2004年,吴国芬拿到了报销的医药费1000多元,她想,这笔钱随意花用也就用掉了,如果拿它去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人,说不定倒派上了大用场。家人知道了她的想法后,都很支持。吴国芬说:“有了他们的支持我更没什么顾虑了。我是生过重病的人,知道生病的痛苦,更知道没有钱看病是什么滋味。”就这样,吴国芬走进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献出了第一次捐款,把医疗报销所得的1000元钱全部捐给了助医项目。
2005年医保改革了,看病吃药无需自己垫付医药费后再报销。于是,吴国芬决定每天从家中的小菜钱里节省下来一元钱,她认为,这样做捐献,既不会影响日常开销,又可以继续献爱心。于是,每年的12月15日,吴国芬都会去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出一年积攒的365元。2008年5•12地震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赈灾场景给了吴国芬很大的触动,她深深感到慈善事业的伟大力量。于是,她又觉得每天节省1元钱太少了,之后就增加到每天2元……
“我是共产党员,1988年12月26日入的党。”吴国芬自豪地说,“我得了这么重的病,现在能生活正常,已经很满足了,我的命是白捡的,活着一天我就要好好过一天。”吴国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据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介绍,吴国芬是来基金会上门捐款的人中,采用“每天从买菜钱中节省1元钱做慈善”的第一人,也是全上海采用这个方式做慈善的第一人。吴国芬的经济条件不宽裕,但这不影响她做慈善,年年的善款就像爱的涓涓细流滋润着病痛者的心田,她的善举也在更多人的脑海中树立起了“人人做慈善”的理念。
朱元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