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 蓄势捍卫至尊地位
长宁可以说是上海最超前出现现代化聚居区地方。在浦东开发之前,长宁挟虹桥空港和虹桥开发区双重之利,高规格建设的古北新区是著名的“洋人区”,绝大部分的上海人只有羡慕的份,觉得高不可及。可现在情况变了眼界高的上海人甚至觉得那里的布局太局促、落伍了。随着国际航班东移浦东国际机场,和黄浦江两岸开发世纪工程的启动,90年代上海改革开放成果最亮丽的象征——一条从虹桥浦东世纪公园的东西向城市轴线,很可能被新世纪沿黄浦江两岸形成一条全新的南北城市轴线的光芒所掩盖。因此,可以说长宁面临挑战。长宁能否在新一轮现代化聚居区竞争中胜出,不看古北一、二区,不看中山公园板块,而要看长宁83号街坊开发的成败。这块原天原化工厂地块现在的定名为“古北滨河城聚居区”,建面100万平方米,它北靠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长宁路,南临仙霞“小湾”、轨道交通二号线,可以说是块宝地,但它要艳盖五彩缤纷苏州河北岸亲水大盘,又要力拼同在南岸的静安国际社区、黄浦新昌路聚居区,没有超凡的功力不行。
虹口 黄金水岸北盟主
在虹口“十五”期间住宅发展规划中,最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其黄金水岸北盟主地位胜券在握的稳健势头。虹口区借上海市政最大工程“黄浦江两岸新规划”之契机,重点开发北外滩。根据规划,在长6公里的沿江首期开区域内,北外滩作为率先启动的工程之一,其国际客运中心不仅是年内第一个启动的亮点项目,更是上海面向21世纪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建成,将使北外滩和外滩、陆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其白玉兰与风帆造型的建筑形态则与浦东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一起形成上海的地标。地标周围的建筑形成梯度性的建筑高度分布,以形成高低落,具有纵深感的沿江轮廓线,该地段住宅的价值无可估量。
四川北路新一轮改造的亮点,是爱思公园西南4.5万平方米的绿地及宽15~20米的绿带,今年10月1日建成开放。以宝钢为代表的大集团纷纷在绿地周围批地开发,可以预期,“绿岛效应”不但能有效留住商业人流,还能留住高品质居住人流。
黄浦 半城古园半江水
黄浦“十五”期间住宅发展规划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公园,四个聚居区。一个公园实际上就是一个“清朝的上海”,旧上海的围城将成为绿树环绕的思古幽地。
而老上海的一个城门,老西门,也将随之跨入21世纪。“老西门聚居区”的规划定位是上海的“太古城”,内有学校、医院,集中了各种卖场、商铺、食铺、酒店及社区服中心,一两个月不出聚居区,也决不会感觉不便。而同样依傍老城,古韵流动的董家渡聚居区则又多了一条风水带——黄浦江,几可比肩于东岸滨江高级住宅群。半淞园聚居区则处在“黄浦江两岸新规划”精华部分,设想中有活水公园,对岸又是世博会预留地,未来景象想必蔚为大观。新昌路聚区决不可忽视,北依苏州河,西邻成都路高架,一路之隔即是静安区大手笔营造的静安国际社区,一场龙虎斗在所难免。
静安 高歌猛进住在中心城
上海商品住宅十年发展史,是中心城区人口向外疏流的搬迁史。但是,新一轮旧区改造,“住在中心城”旋律高奏,静安无疑是领唱者。位于“中心城”之中心的的静安这次大手笔在北京路以北,苏州河以南,石门路两侧开发国际丽都城、静安国际社区黄金宝地,成片现代化居民区的住宅供应量将达到120万平方米,乎可以赶上原内环线内最大的“超级大盘”中远两湾城,实在令人吃惊。看来,成功营造梅龙镇、中信泰富、恒隆上海三大顶级消费广场 后,静安高歌猛进,彻底摘掉了“规划弱质”的帽子。
普陀 “超级大盘”的领跑者
现代化生活聚居区必然是规模住宅,因为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区内才有完善的配套,住户才有完美的享受。上海新一轮区城改造,要完成2000万平方米旧里住宅的除,在这些地块上,不会再缀上一块块“补丁”,而是要精绣一幅画卷,人在画中住,才是21世纪的生活。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的中远两湾城是90年代上海“365旧区改造”的排头兵,却同时又担当了新世纪现代化聚居区建设的领头羊。
关注普陀必关注“五城”,即万里城、中远两湾城、绿地世纪城、长征新城、新湖明珠城。“五城”的总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是体现普陀区住宅水平的、以21世纪现代化生活聚居区新型社区概念打造的城中城。在开发中,充分体现住宅区建设的规模效应,实现总体规划、成片开发、规模建设,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全区住宅建设的整体质量。万里城总规划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是上海市示范居住区之一,这里将建一个大型居住社区;中远两湾城总规划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将建成一个集居住、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中高档生态水景居住区。
摘自理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