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伤口的愈合、拆线,糖尿病足等创口护理,看似是换药的普通问题,患者却往往不得不频繁奔波,去曾就医的大医院解决。还有一些肿瘤患者,为了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产生损害,置入静脉导管,每周都要去医院做维护。这些患者在“家门口”是否也能得到悉心照护?
5月17日,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心”揭牌成立,同时启用的有静脉导管维护门诊和伤口护理门诊。
市民闫阿姨(化名)两周前接受了甲状腺癌手术,为了后续治疗,她置入了PICC管,每隔7天要去就医的医院做一次导管维护。“从我们家到医院,来回好几十公里,而且手术后不久,人感觉没力气,来回奔波,吃不消。”闫阿姨说,得知“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PICC维护门诊,她立刻让孩子帮她预约。“不用排队,来了就能做,护士的技术也不错,以后就不用大老远跑到开刀的医院去维护了,老方便的。”
▲位于门诊一楼的静脉导管维护门诊
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云庆介绍,在中心服务的11万社区人口中,老龄化程度达到40%左右。“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要的医疗服务之一,社区居民需求较大。不过,我们原来的护理都是以补液、肌肉注射、吸氧等基础护理项目为主,伤口护理等专科护理服务还是相对欠缺的。”
为补齐在专科护理方面的短板,今年,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成立了兼具多项功能的“护理中心”。
护理中心功能
基础护理:包括吸氧、补液、肌肉注射、雾化等。
专科护理:目前已启用的有静脉导管维护门诊、伤口护理门诊。后续,还将陆续增加糖尿病门诊、呼吸门诊等专科护理服务内容,并最终形成“一站式”的综合性护理中心。
中心的PICC维护门诊也得到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静疗团队的支持,成为虹口第二个“标准化静脉导管维护社区示范基地”。“无论从耗材、人员资质,还是门诊设施等各方面,我们的PICC维护门诊均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PICC维护门诊保持一致,让社区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三甲医院同质化导管维护的护理服务。”周云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