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1924年的瞿秋白、毛泽东与上海大学
在吴越看来,仅存续了六个年头的“老上海大学”是一所极其特殊、极具魅力、承上启下而又位居要枢的大学,充满了时代的面相和伏笔。
主讲人:吴越 青年作家
时 间:
10月16日(周六)14:00
主 办:
虹口区图书馆 虹口区文史馆
活动参与方式
移动和商务直播间
讲座内容
1922年,上海大学由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改组而成。作为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它在1920年代中期成为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重要据点,这些知识分子引导并启发了整整一代进步青年。李大钊、邓中夏、瞿秋白、田汉、任弼时、李达、陈望道……这些在中共党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都能在上海大学的执教名单中找到;丁玲、刘华、李硕勋、阳翰笙、张治中、杨之华……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都曾是上海大学的学生。
本期直播,青年作家吴越将讲述1920年代“红色学府”、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上海大学的历史起伏,谈谈时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瞿秋白以及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的毛泽东与上海大学的一些过往,通过详实的史料信息,打开通往一百年前的记忆之门。
嘉宾简介
吴越,编辑,上海市作协会员,静安区作协理事,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新闻学硕士。业余从事文学评论与非虚构写作,著有长篇纪实《上海早晨:记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1922-1927)》(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多篇非虚构与评论作品见于《读库》《正午》《书屋》《上海纪实》《上海文化》《四川文学》《青年文学》等。散文曾被《新华文摘》转载。曾获中国新闻奖、多次上海新闻奖、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编辑奖等。
延伸阅读
《上海早晨——记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1922-1927)》
作者:吴越
索书号:G649.285.1/2349-7
本书围绕五卅运动策源地——上海大学的历史,用纪实文学手法和生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上海大学这座“红色学府”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中国革命开端年代的起起伏伏;再现了上海大学师生在五卅运动中谱写的悲壮序曲,留下“北有五四运动之北大,南有五卅运动之上大”令人热血澎拜的红色记忆;展现了上海大学以开放、创新、包容的氛围培育坚实革命力量、孕育新生希望,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做出了卓越贡献,留下“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