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内,三场歌剧演出,两场讲座论坛,一次面向公众的带妆彩排……金秋10月,以一线江景、一流团队、经典剧目、“最美”舞台和现代音响科技体验为主要亮点的北外滩景观歌剧周,为申城的歌剧迷带来了全新的“全息声体验”。
三场演出分别是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世界经典歌剧序曲专场音乐会和歌剧咏叹调精粹音乐会。歌剧主演及音乐会演唱阵容,由意大利和上海的顶尖歌剧表演艺术家组成,演奏由著名指挥家许忠执棒的上海国际青年管弦乐团担纲,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与舞剧团也将同台献演。三场演出日期分别为10月11、16、17日。
颇有看点的是,主办方别出心裁地选择北外滩景观水岸作为歌剧演出场地。北外滩地处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虹口,与外滩、陆家嘴鼎足而立,被誉为浦江两岸最美的“看台”,现在,这里又将成为最美、最时尚的歌剧舞台。届时,观众背靠虹口、面对浦江,舞台背后,一江之隔,便是陆家嘴金融城高耸的摩天大楼和璀璨的东方明珠,为歌剧舞台衬托出一片光彩迷离的时尚背景。
为了使舞台布景与这个高大上的背景相衬,主办方特地从欧洲请来戏剧、歌剧名导 Marco Carniti,一改传统舞美风格,为歌剧周舞台“量身”设计了极具时尚感的布景,使新世代的上海歌剧舞台呈现出新气象。
意大利歌剧是最受听众欢迎的音乐种类之一。此次歌剧周(音乐会部分)将上演意大利、德奥歌剧经典作品以及中国歌剧《国之当歌》选段。其中,意大利作品包括贝里尼、马斯卡尼、普契尼、威尔第、罗西尼、多尼采蒂,德奥作品包括莫扎特、施特劳斯与瓦格纳。《茶花女》则是威尔第歌剧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
为了更好地表现欧洲经典歌剧曲目的魅力,主办方突破陈规,邀请多媒体科技公司费迪曼逊,打造可与顶尖剧院媲美的声场。据介绍,该公司创新运用以现代声学科技为基础的“四维全息声”技术,通过阵列音箱回放,实现了声音的“全息”定位,使听音区内无“皇帝位”,任何一点的“点声源”或“面(线)声源”的声音都能精准定位、精确还原。
除精彩歌剧演出外,歌剧周的两场讲座论坛将于复旦大学和上海国客中心邀请来自维罗纳歌剧院/歌剧节、国家大剧院、总政歌剧团、台湾爱乐、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国内外歌剧行业大咖和知名作曲家演讲,梳理、总结中外歌剧发展脉络,为中国和上海的歌剧事业发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浦江夜景为“天幕”
“景观歌剧”虽然并不是在上海第一次上演,但是以浦江夜景为“天幕”的创举,尚属首次。舞台就贴着黄浦江建,长圆形。因为长过30米,每次演员们从两侧分头登台,都要跑步前进。跑步前,还要登上好几级台阶。乐池,则如同剧场内演出一样,“埋”在观众席与舞台之间。坐在层层加高的观众席最后一排大约第20排的位置,也看不到乐手的头顶。
“酒杯”暗示茶花女
值得称赞的是歌剧《茶花女》的舞美。正如意大利导演马可·卡蒂尼承诺的,剧组在相对空旷的客运码头舞台上,造出了7个细脚伶仃,但是肚子不小、个头接近10米高的香槟酒杯。卡蒂尼曾表示,景观歌剧的舞美,必须与景观——也就是陆家嘴夜景和波光粼粼的浦江交相辉映。因而,舞美必须“透”,不能有“墙”,否则挡住了光和景。他觉得“玻璃”这个元素,既是陆家嘴的主体视觉,也是茶花女“强而脆”的命运象征。该剧开场,正是一场聚会,众人高歌《饮酒歌》,故而香槟酒杯的意象也很符合情境。只是,出于岸边防风的安全考虑,这些如柱般的“酒杯”没有做成透明玻璃状,而呈白色,可供投影。烛火在“酒杯”上若隐若现,同样暗示着茶花女,不过也只是可以燃烧的一小簇火,有一点光。
收获意外“场面”
严格说来,看景观歌剧,看的是场面。再绝色的意大利美女高音登台,也是只能辨清她的发色。而舞台两侧大屏幕,只供打中文字幕用。大色块,也是景观歌剧的舞美常态。凡是女性角色登场,都身着各种艳色。舞台中间还有一个“圆台面”,便于人物在表现冲突时“跳上跳下”,体现关系的变化。场面,还会因为浦江上往来的船只而产生“动感”。一会儿,霓虹勾勒的游览船缓缓驶过;一会儿,未经装饰、黑魆魆的运输船开来,也成为看景观歌剧时的意外收获。
耳朵留给歌声与音乐
美景虽然令人偶尔分心,但是耳朵终究是留给歌声与音乐的。来自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乐队首席丹尼尔·帕斯克乐蒂,以及佛罗伦萨五月歌剧院乐团首席多明尼克·皮尔日尼率领的上海国际青年管弦乐团,带来最为和谐动人的伴奏。而来自意大利著名歌剧院和上海歌剧院的男女主角,各自都有着或冲破云霄或哀婉心碎的歌声展现。现场音效不比剧场内的效果差。
市、区领导胡劲军、陈东、刘文国、吴清、曹立强、管维镛、顾云豪、刘可、杨莉、李国华等出席并观看了歌剧《茶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