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进文庙,就先看到了高耸出粉墙的魁星阁,心里很高兴。一进门,我向右拐弯,走近魁星阁。魁星阁为当年之学宫,它坐落在文庙东南隅,面拥一泓倒映着天光云影的碧水。阁的平面呈六角形,共三层,高20米,整个阁体全用木榫固定,不用一根铁钉。人登上三层高处,能环视老城厢近处风貌。
我想起读中学时,因学校离文庙近,劳动课安排在庙里拔草,当时的文庙已处于半荒芜状态。最高兴的事是在魁星阁旁的乱石荒草堆里捉蟋蟀,捉住了就拿到文庙斜对面的蓬莱市场去卖,卖掉了几个钱再去买绿豆棒冰或赤豆棒冰吃。听说“文革”期间,文庙内建筑大部分被毁,并在地下大挖防空洞,魁星阁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并于1983年修葺一新。今日故地重游,我拿起照相机,从各个角度对准别来无恙的魁星阁,一气拍了四五张。
拍好照出来,我走过一座石桥,直趋大成殿。令我遗憾的是桥下无水。记得第一次进文庙是上小学时,母亲曾领着我走过这座筑于泮池上的石桥,泮池是半圆形的——因古代学宫前有泮水,故称学校为泮宫。科举时代考中秀才后须入文庙拜谒孔子,因此入学也叫“入泮”——绿盈盈的池水中有锦鳞翔游。不知何故1983年重修文庙,没有将泮池考虑进去。
可能是正午的关系,大成殿的人廖如晨星。一个背书包的女学生,一个少妇搀着一个男孩,一个挎着照相机的老外,还有就是我了。老外忙着四下里拍照。女学生和少妇先是在殿前的孔子铜像前烧香祀拜,然后填写许愿卡。
此时我才发现,大成殿外两侧的二棵葱茏绿树的枝头,缀满了缠着红绸带的许愿卡,犹如一树嫣红的海棠斗艳争妍。我好奇地翻看了几张卡上的文字,都与考试有关。其中一张的作者志存高远:“此次高考,愿孔夫子保佑我,能考上零志愿,或一本第一志愿。”另一张看名字是女孩子,写得很诚恳:“第一愿,预祝我这次中考能考出好成绩;第二愿,希望爸爸和妈妈别再吵架了。”再有一张是为自己也为妻子祈祷:“愿这一回我能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的答辩,同时愿我妻子能考上博士研究生。”此外还有些几张是父母祝愿儿女考上好学校的。看到万世师表被人功利地当作神佛来膜拜,我有些失落。但退一步说,读书人不为考试许愿,又为什么许愿呢?求考上个好学校,总比求升官发财强多吧。
出大成殿,我想去看书市。文庙的书市可是遐迩闻名,为淘旧书爱好者流连往返的乐园。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被告知书市只在星期天开放。不能躬封其盛,只能下次再说了。 (王坚忍)